羅顥熹
羅顥熹

本名羅顥熹,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本科畢業,現於中文大學哲學系就讀文學碩士,興趣多元,對明清哲學、文學、歷史有所深究,近年涉足東亞政治、公共政策、倫理學及近代中國史之議題。

重繪王陽明:明清之交的學術與傳記書寫

王陽明、明清之際、學術、思想、歷史書寫

【按:本文寫於2020年,當時正為「香港史學後進倡議」寫作研討會論文,近日重讀此文,希望就文中所討論的課題作疏理】

這是一篇因為一份研討會論文的寫作而衍生的「副產品」,主題是明代大儒王守仁(陽明)在明清兩代的學術認同與身分問題。

伴隨着「晚唐」、「晚清」此一類歷史學術用詞的普遍使用,尤其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上出現「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的爭論,「晚明」的誕生也就不令大家意外,問題是從來沒有人能給予一個標準式答案,讓大家為「晚明」劃一個起點。普遍大家會揀隆慶元年、萬曆元年或者萬曆十五年,但不論如何這一切跟王陽明的一生了無關係,因為他就早在嘉靖八年去世,享年未滿六十。

陽明身後的近三十年間,對其學術的討論可以是中晚明政壇的風波點與矛盾位:吏部尚書桂萼的攻擊,令陽明失去一切榮譽;同時宋代心學祖師陸九淵(象山)卻因陽明弟子奏請以得以入祀孔廟,打破明代學術正統規範;皇帝雖然明令禁止王學,卻有一大批王學傳人在嘉靖中後期高居尚書輔臣之位。

隆慶改元,新皇帝在輔臣幫助下一掃前朝弊風,陽明終於得到遲來的認可,加贈為「新建侯」,賜諡號「文成」,故亦稱「王文成公」。有明一代,只有陽明和輔佐明太祖開國的劉基二人,出身文臣卻以軍功得以封爵世傳,無獨有偶二人諡號均是「文成」。(注:劉基封誠意伯,自明初襲封;陽明封新建伯,自隆慶元年復爵後人襲封。另外憲宗成化年間文臣王越因於甘肅立功,曾封威寧伯,不足數年後遭奪爵位,終身未獲恢復。)

嘉、隆之際的民間開始私人修撰當代史風氣,王陽明作為當代人物,自然不能缺少他的傳記。然而有趣是出乎大家的想像,明人對他的描繪成一個救時功臣,以智謀平定足以推翻明室的內亂,拯國難於危險之時,反而對學術成就書寫甚少。這亦可說是隆慶元年陽明復爵後的一個社會反映。

但也不是說大家對陽明的「大儒」形像想像在此時未出現,此刻不少王門後學,不論朝內朝外,均致力爭取陽明盡力從祀孔廟,進入官方學術正統規範,很自然他們筆下的陽明正是一位當代名儒,他的功勳也是其思想的貢獻和體現。

這一切並不因萬曆十二年陽明從祀孔廟的實現而結束,相反伴隨陽明從祀令王學正統化,更多異議聲音出現,延續至清初文臣修《明史》、黃宗羲修《明儒學案》,如何認識並解釋王守仁和其龐大後學就變成了一個史學問題,唯這已不是我能夠在此地方一一解釋的,故以此暫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