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光
昔光

ancient-light

官德传奇

官场的成功者,总少不了锤炼几件官德的利器。但那种无往不胜的超级官德,肯定非等闲之辈所具有。那么,官德的极致是什么呢?套用一句俗语,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君**!世间真有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吗?在历代名相的万神殿中,人们竟意外地发现了最好的例子。

官场的成功者,总少不了锤炼几件官德的利器。但那种无往不胜的超级官德,肯定非等闲之辈所具有。那么,官德的极致是什么呢?套用一句俗语,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君**!世间真有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吗?在历代名相的万神殿中,人们竟意外地发现了最好的例子。




![-1-133.jpg](https://images.hive.blog/DQmcYW24wmqErvmBoqgBRESZfDBiYGANhhn6zXv4s4nyMSW/-1-133.jpg)



### 张相传奇

世上的任何珍宝,无论其品质如何一流,总不致无法描述,人类准备的词汇似乎够用。人们常将德行高洁者比之如玉。但有一种德行,却比任何美玉的品质都更难描述,在人类语言中找不到适当的词汇,这就是被尊为“千古名相”者的官德。既然如此珍稀,就足以激起人们的兴趣,想看个究竟。我也不禁奋然命笔,或许尚可绘出三分。


历代名相多矣,但其官德真正达于极致者,却几乎千年一遇,我至今不过觅得两人,就是张廷玉与当代周公。二人的德行事迹,正是下面就要恭录的。如有言在先,这件事最多只能做到三分。


张廷玉(1672—1755),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内阁首辅(即首相)。他28岁中进士,不久就进入权力中枢,历任礼部、户部、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他除履行政务之外,还主修《明史》、《世宗实录》、《大清会典》等;以84岁高龄卒于家中。乾隆给他的死后荣誉是“配享太庙”,就是有资格在太庙中与清朝诸先帝共享冷猪肉,大概相当于八宝山的顶级牌位吧;清朝获此荣誉之汉臣仅张一人。


此公位、誉皆极人臣,在德行上有何卓绝之处呢?先看看载于史籍的评价。


雍正的评价是:“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大臣中第一宣力者”、“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后面这段话,已是地道的真情抒怀。那个时代君臣悬隔,而雍正又冷峻严厉,真不知道,张究竟用了什么功夫,居然打动了这位皇帝爷,让他竟动了真情,以“密友”相称了,岂非官场奇迹!


乾隆评价:“风度如九龄,禄位兼韦平。承家有厚德,际主为名卿。不茹还不吐,既德亦既明。述旨信无二,万言顷刻成……”让乾隆大发诗兴并非难事,但上述评价还算切情。对先帝遗下的这位老臣,乾隆的感情比雍正固然差些,但已算很倚重了。


《清史稿》评价:“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遂乃受遗命。侑大烝,可谓极心膂股肱之重矣。”


从这些只言片语看来,这位相爷之卓绝,就像从八宝山的碑文读出某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德行一样。


张廷玉的特异之处,其实尽在不言中。而这就如我们一开始交待的,万难描述了。可以说,张廷玉的绝世德行,至难而又至易,至奇而又至平,在易中见难,在平凡中显瑰奇。要能理解这种德行的绝妙处,离不开对朝堂逻辑、廷臣行为模式的一个中肯认知。


首要的观察是,评价廷臣的德行,既不能用孔夫子的箴言——孔夫子自己就绝对做不好廷臣;也不能用寻常的道德标准。宫廷既不是“郁郁乎文哉”的学园,也不是雅俗杂处的世俗社会,那完全是一个特异的环境,它遵循独特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惯例时尚。廷臣的德行,只能是在宫廷环境下成功地安身所需的那些素养。一个宫廷失败者,无论他在“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等等方面如何熟记先贤遗教,如何中规中矩,都不能认为已具备廷臣的德行。


因此,高尚官德的标准,根本不在什么先贤典籍中,而仅在君王的认可里。但要君王认可,却是天下最难最难的事,其中奥妙何在,就只有去问历代名臣,尤其得去问张廷玉,倾听他的酸甜苦辣。


无论宫廷如何峻险,毕竟是人类所居,因而不脱人性的大旨,并非完全不能用人性来解释,只是要作点特殊思考罢了。简单说来,君王认可的**核心官德**就在于:


**遂君之意,是廷臣的第一责任!**


而张廷玉就比任何同僚都更完美地做到了这一条,因而他成了清代第一名相。


如果仅此而已,那也太极端了点。他至少还要左右逢源,不致四面树敌;礼贤下士,不致曲高和寡;清心寡欲,不致因小失大,如此等等。这些均有助于他优化自己的官场际遇,可作为某种“基础德行”。基础德行固然重要,但唯有核心官德才是第一位的。


### 周公风范

如果与周公相比,张廷玉就根本不算什么了。只有周公才是史上第一名相!尽管如此,在根本宗旨上,周公与张廷玉也没有什么两样:遵循核心官德而已。只是周做得更好,更加无懈可击,其功夫更上一个等级。


在官场形象上,周公之史上无二,是众所公认的。我和许多人都大惑不解:论身世与早年教育,周并无什么特异之处,七情六欲也不异于常人,也未得益于什么高僧秘籍,怎么就如此出类拔萃,修炼出众人望尘莫及的功夫来。虽然其根本宗旨不过是遂君之意而已,但为什么唯独他能,而别人就不能呢?或许多少年后,这都是一个谜题。


遂君之意,谈何容易!谁都知道,主公大概是古今中外最难伺候的领袖;与他相比,什么雍正、乾隆,都算是难得的随和之君了。张闻天在主公看来都有开明之誉;朱老总憨厚长者;刘伯承与世无争;陈云让人“家贫思贤妻”……这些人没有一个人伺候好了主公,怎么唯独周就能伺候好,其诀窍究竟何在呢?


至少在如下四点上,周之功夫是无人能及的:


● 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记,主公第一关切的事情是权力。林彪说了一辈子的权力,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却疏忽了,在“九大”前后居然提出什么发展生产,殊不知在权力落定之前,主公对于生产之类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周就绝不会犯这类错误。林彪事件之后,毛身心俱瘁,以致一度昏厥。毛刚一苏醒过来,伫候一旁的周立即趋前伺候,忙不迭地报告:“主席,权力仍然在您手里!”此时此地,这不正是主公最想听到的话吗?


● 在主公的任何责难面前,绝不反驳,即使一千个冤枉也吞了,而且在所承受的罪责之上再加三分。1950年代,冒进之风盛行,周这个难为无米之炊的大管家,也一度情不自禁地“反冒进”,遭到主公痛斥,说“离右派只剩50米”了。周岂不知道自己冤枉?但就是绝不辩解一句,只忙不迭地检讨个没完。


● 以伺候主公的标准伺候主公的贴近亲信。首先,对江青的伺候规格就非同寻常。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那个**马桶传奇**:在中央高层会议上,江青抱怨居室的马桶坏了;周公立即中断会议,率领满朝文武直奔江青寝宫,亲自动手调整起马桶来!就是对于主公亲信康生、张春桥、姚文元辈,周的谦恭也是众所周知的。


● 做永远的罪臣。在遵义会议之前的近15年中,周的党内地位与威信,都在毛之上,且直接参与过对毛的处分。这种原罪,就是杀头也够。聪明如周,岂能不知?但他的高于众人之处就在于:并不讳莫如深,而是时时检讨、主动检讨、深度检讨。例如,1966年5月在批朱德的会议上,周公一边批朱是“定时诈弹”,一边联系自己的“历史错误”进行检讨。虽然毛不在场,但周岂不知道,会议记录中的每个字毛都要过目的!


做到以上任何一条都不易,全部做到更难。但这些毕竟不完全脱离常规,其他人未必就不能做到一二,至多做得不如周那么好罢了。


但周公毕竟超越群伦啊,他肯定还有上述四条之上的绝技,那就是**善揣上意**。这才真正是周公官德之精髓。那些主公极希望做、又不便吩咐他人去做、也不想直接意会他人去做的事情,周总是主动想到,而且不动声色地将事情做好,**事后并不请功**,即使受到主公的假意责备也绝不反悔。例如,913事件中北京的全部应对,包括最关键的举措,都出于周的一手策划,完全不劳毛说一句话。只有周最清楚,毛一定要别人来干这一脏活。这种智慧,就简直到了神仙境界,还有谁能望其项背呢?


有了如此得心应手的干练之臣,毛能不喜出望外吗?但我猜想他只会更加忌恨。周所玩的,岂不是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危险游戏!


### 官德修炼

张廷玉与周公的官德,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周更加出神入化。但与雷锋等人的“螺丝钉德行”比起来,却差了一样东西,即总结于日记中的心得体会;也差了相应的豪言壮语。但这绝不是疏忽,而是官德恰恰不需要、不能要的。服务于主公,恰恰需要静默无声;如果像雷锋那样张扬,早就搞砸了。


只是这样一来,后人就无从得知,那至高无上的官德,究竟有哪些珍贵的道德元素。周公不写的东西,他人却不妨代行概括。直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无私**而已!


且不要急于说:这不就是雷锋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吗?可没这么肤浅,其内涵要深刻得多、精微得多。不妨再回顾一下什么是核心官德:遂君之意。官德的“无私”,就是要紧紧扣住“遂君之意”。这意味着,任何违背“遂君之意”的个人利益、个人偏好、个人智慧、个人判断、个人意志等等,都要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心中驱除出去,完全放弃任何独立愿望、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真正做到**有君无我**!


现在该明白了,此处的无私,实际上就是有君无我!这容易吗?就得去问张廷玉与周公了。他们没有直接说过这件事,但他们的经历表明,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内心所承受的痛苦,未必下于在思想改造运动中,承受“斗私批修”苦练的人们。


张廷玉的晚年,大概尝够了乾隆考验他“无私”的滋味。那时,他已过古稀之年,仍然如小吏一般,成天朝堂当值,小心伺候着反复无常的乾隆,仍不免动辄得咎,饱受训斥。但一想到可能荣获“配享太庙”的殊荣,又振作精神,咬牙坚持。他不免想,自己以其老暮之躯,效命朝廷,其一片忠心,岂不日月可鉴!他在有感于怀之际,欣然命笔,在给乾隆的奏章中一诉衷肠,极表自己对皇上的款款忠心,也说及自己年老体衰,效职之不易。这种既表功又献忠心的“思想汇报”,从任何不违常情的人看来,都属至真至诚,应当得到肯定、眷顾、安抚,却让张廷玉万万没有想到,乾隆极为恼怒,在批文中极尽羞辱与训斥,责备张廷玉不该耿耿于个人之念,没有达到心中只有皇上的境界。读起来,就如同思想改造年代的一篇上等好文,严厉教导人们“狠斗私字”要彻底到位!但从张廷玉的角度考虑,即使他心再诚、决心再大、自我批评再狠,无论如何也是难以释怀的。


至于周公的“斗私”修炼,则另有一番氣象。周肯定是历史上最善于检讨的名相,这个功夫是从延安时代开始的近40年磨练练成的。胜过张廷玉以及所有其他人的是,周机警异常,任何最微小的迹象都会唤醒他即刻检讨,根本无需主公或者他人来敦促。这样,给主公留下“态度诚恳”的印象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能免于最不堪的受辱。这大概是他能被主公容忍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即便赤诚机敏如周,仍然难逃受辱的时候。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启动中美外交之后,毛专门组织了一次对周的批判:批其投降主义!此时周已身居老二,岂不知该受敲打、以摧其锐气?这一幕只能以周全力以赴写检讨收场。


在君王面前的这种没有止境的“思想改造”,就是张廷玉辈的真正炼狱,他们不在这个炼狱的**八卦炉**中百炼成钢,就达不到圣上所要求的高标准。


对于人格的修练,古今中外不乏种种说法;从佛学中那种纯属个人修炼的修行,到阶级斗争中暴风雨般的苦斗,最后在乾隆这类君王的掌控下,达到最高境界,这就是修炼者以彻底铲除任何个人独立性、完全向君王输诚为目标。凡属有碍于臣服的一切,都得在那个八卦炉中被烈火烧去。那个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人,如果了解到中国八卦炉的神奇、惨烈与特效,他应当相信,他所描述的俄式修炼根本就不算一回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