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林
溫德林

逃避練習曲

我最近終於被拯救了,理解「練習」的意思了,遇到不想做的事情,第一件想的再也不是怎麼混過去,而是怎麼努力穿過去,我終於可以面對,重複三次還學不會的自己了,如果每個家長送小孩去學樂器時,都能像辦法讓他們想明白練琴的真正意義,我想會是他們人生順遂的鑰匙、心理健康的明燈。

高中的時候白天我都在睡覺,我覺得最適合當枕頭的是數學課本,又厚又乾淨,管他什麼學測指考,我睡得香甜且時光飛逝才是重點,但我內心深處知道這樣不妙,所以我還是會偶爾拿起歷史或地理講義寫寫看看,因為那是唯二我可以從唸書獲得正面感受的科目。

那時候我也很清楚知道我在逃避現實,雖然現在也不至於後悔,但就很惋惜浪費了好多時間,我想問的是:「到底是什麼養成我習慣遇到困難就逃避的行為?」以前我通常怪罪我爸媽,說我爸數學不好遺傳給我,說我媽為什麼沒生好的腦子給我,在高中之前我還會爭取前面名次,高一下學期開始我就全盤放棄了,不上課不寫作業不問問題不讀書,因為我的同學好像也都這樣,但他們還是能考得比我好,當時我不知道他們背後的努力,也不知道我真正的問題是:沒有勇氣面對那個學不會的自己,所以就把不作為當成處世之道。

我幾乎沒有在練琴的記憶,我只記得每次上課前我都抱個10分鐘的佛腳,到後來我甚至乾脆也不抱了,所以那一小時的課每次都煎熬到不行,但我是視奏也沒有因此變好,總之我就是討厭練琴,我還記得我怎麼彈都不對忍不住偷掉淚的場景,當然我也很想彈那些好聽的旋律啊,尤其聽到別人彈得很好的時候,那會激發我的練琴動機,可是真的開始練我又回到:「為什麼我彈這麼多遍還是彈不好?」的深淵裡,但比起小時候的哭,思考能力逐漸發展的我想出了解脫的方法,只要不練琴就不會因為練不起來而傷心難過了,多完美的方程式啊!

但我確實彈過一些完整的曲子,我也記得我快樂地彈著他們的感覺,或許是那就是成就感吧,還有獲得肯定跟稱讚的心情,可能也有努力沒有白費的安慰感,大概是在我自我厭惡前就能學會的曲子吧,不會徒勞無功的程度,也不會是讓我大幅進步的程度,所以我一直留在那舒適的地方,不進則退,我現在只會彈瑪莉的小綿羊了。

那些別人彈的好曲子,就像山頂的美景,我知道他在哪裡也知道怎麼去,但一想必須經過上山這段艱辛的旅途,我又縮回我安逸的殼裡了,加上我沒有虎媽也沒也會打手背的老師,更不會有任何動能把我往前推了,還有我心裡知道,不要挑戰就不會落敗也就不會傷心了。

所以高中那些課本裡的知識,在我不能用僅有的智商理解時,我又做了一樣的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