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aceChan
HoraceChan

「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

獻給未來的孩子︰大林宣彥《轉校生》系列

日本傳奇導演大林宣彥(1938-2002)剛在不久前離世,與癌症奮戰數年,終究敵不過天命,影壇無不哀悼。大林宣彥一直很喜歡少年成長的題材,《轉校生》即是其名作。簡單幾行筆記,聊表心意︰

《轉校生》(I Are You, You Am Me,1982)

「這是我第一次這樣看著自己的臉。」

「我也是。原來我看起來真的這樣的嗎?」

自己眼中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自己看著對方看著自己、自己在對方的身體/位置反觀自己……這場戲輕描淡寫,含義卻非常複雜;新海誠《你的名字》(2016)果然相去何止八千里。最後小林聰美說再見後別過頭來幽幽離去,步履突然又輕快起來,有若無事,那種對青春的憂愁與善變的態度的描畫,與荷里活經典《畢業生》(The Graduate,1967)末尾叛逆後的迷惘對照起來,也挺有趣的呢。


《轉校生︰再見親愛的》(Switching - Goodbye Me,2007)

大林宣彥重拍早期名作《轉校生》,相隔三十五年,年歲已由四十出頭邁入從心所欲不踰矩之年,但心境依然年輕,而且故事主線雖然沒變,卻仍能翻出新意——這當然不只是將「轉校生」由舊作的男生改成是女生、從尾道轉去拍長野那麼簡單。

《轉校生》的主題集中在青春的美好、成長的迷惘、種種性別的疑惑(包括生理問題、社會角色、傳統定型等),藉著惹趣的身體互換喜劇,走進他人的思維與世界,體會難以用言語傳達的感知;《再見親愛的》固然保留了這些元素,前一小時的劇情基本相同,但大林宣彥更進一步,探討的是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希望與絕望之間的距離。舊作中的少男少女本來都青春爛漫,新版中他們時常在讀祁克果(Kierkegaard)的《致死的疾病》(Sickness Unto Death);生與死的問題,在兩人互換身體後就如形隨影。後來主角發現身患絕症,這發展確實有點俗套,那幾年不少催淚日劇、韓劇都有類似劇情,但放在互換身體的設定中就頗有意思︰假如自己在別人的身體中死了,對方要如何活下去?要死的身體本來是他人的,現在自己似乎是代對方犧牲了,那自己活下來的身體對自己還有多少意思?我們對身邊人說願意為對方犧牲,這其實又代表了甚麼?


新版雖然主題變得沉重,但大林宣彥依然鬼馬,全片大量使用 Dutch angle shots,幾乎沒一個鏡頭是不傾斜的,剪接也非常密集,也許不甚自然,視覺上永遠教人驚喜。新版在「性」方面沒有舊版般玩得瘋狂徹底,在「情」方面倒有新啟示,導演為男女主角加插了各自的情人,加添了不少笑料,同時也帶出來有趣的議題,例如女主角愛好哲學的高材生男朋友很早便察覺到兩人互換了身體,但他竟對換成了男性身體的女朋友說不介意,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愛超越了肉體、愛的是其靈魂(何況情慾總是開放的?),卻被女方指出他其實愛的只是「她」的理想形象,並不是真實的她(靈魂又怎麼可能那麼容易看透?),他其實愛的只是自己的靈魂。到了關鍵情節的同床之夜,舊版男女主角游走鋼線,畢竟尚無越軌,新作似是保守,女主角沒有露點,但換了男性身體的她竟說想和在自己身體的他破禁交合,嚐那青春禁果,雖然最終臨崖勒馬,卻又比舊版更進一步。大林宣彥總是教人意想不到。

《轉校生︰再見親愛的》一開始就強調是為饗舊版影迷而拍的,青春情懷、破格手法未如舊版,但仍是可觀的改編。不能不說的是女主角蓮佛美沙子,這是她初出道之作,點解可以靚成咁,如今仍是日劇女神,但我其實很少看她的作品,留待影迷們介紹了。擷圖是影片最後的畫面,大林宣彥對未來的探問︰我們又能做到多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