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aceChan
HoraceChan

「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

論「觀察」作為米高曼本色︰《東京風雲》第一集

《東京風雲》第一集(Tokyo Vice,dir: Michael Mann,2022)

從一開首安素艾高(Ansel Elgort)與渡邊謙見黑幫高層的一幕起始,米高曼已用「眼」指導觀眾如何看故事︰兩人小心翼翼觀察周遭的人事,一個不慎就會身亡,同時我們也見到侍從、嘍囉、守衛等小人物如何謹慎職守,目光或堅定或尖銳,接著高層現身,定睛威脅兩人,雙方鑒目察色,絕不輕易露出軟弱的姿態。短短數分鐘的戲,全在眼神的互相對接、試探、交流中展現。米高曼這樣也不只是為了表現演員的眼神演技、呈現緊張感,「觀察」在這記者偵查式新黑色電影(neo-noir)是重要的主題,下一幕倒敘回到兩年前外國男記者如何融入日本社會、考進報社,「眼神」始終是導演銳意捕捉的,例如鐵路上對這外國人好奇的小妹妹、屋台上留意到這邊吃邊溫習帥哥的少女,日本人在觀察男主角,他也在觀察日本人,好比他在筆試時的左顧右盼、初入報社時目光留神於這規行矩步的巨大人事機器(而全報社也在注視這「外人」)等等。

米高曼不只「呈現」角色們如何觀察,也在「指導」觀眾怎樣觀察,所以細密的鏡頭,經常聚焦於物件或動作的特寫(往往是非常突出於前景的),例如在寫字的筆頭、響鬧中的電話、見血的傷口等等,而且,他往往先給觀眾一個內容不明的遠鏡,如呆滯眼神的頭頂上經過的列車,引導你的好奇,然後再展現角色的目光,如同渡邊謙俯首觀察插在屍首胸膛上的刀柄的鏡頭。然後,到了後半,當記者漸漸深入黑幫的世界,卻又受限於報社、警方,以至整個日本社會的「規範」時,到底應該看甚麼,有甚麼不應該看(但那就是神秘吸引而又危險地值得發掘的地方),米高曼就用上更多跟拍鏡頭,閃現的指導特寫減少了,要觀眾跟隨主角自行觀察(與及被周遭的社會、警察、黑幫觀察),懸疑感遞增。這種流動的觀察,在特寫和跟拍、細碎而綿密之間深造的風格,是《黑客特攻》(Blackhat,2015)的延伸,但《黑客特攻》易被誤解(是相對被忽略或批評的遺珠),《東京風雲》這第一集〈試煉〉(The Test)就簡明一點,然而同樣吸引。

上圖是男主角在日式劏房(笑)住處的擷圖,他這個側臉觀看的眼神在劇中經常出現,另半邊畫面通常就是他要觀察的人事,又或在注視著他的人,這幕卻是巨型廣告板上的巨眼,有點令人想到《2020》(Blade Runner,1982),同樣有偵查式的新黑色電影元素(《華爾街日報》的影評就以 “A New Type of Noir" 為題),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集結尾主角下定追查決心、同時新黑幫高層上位的平行剪接,自然教人想起《教父》(The Godfather,1972)的經典處理。未看二三集,據影友說因不是米高曼執導,相對已遜色不少,但八集劇目的最後兩集敲定是米高曼當導演,無論如何也值得追下去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