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然 Amos Why
黃浩然 Amos Why

七十後,獨立電影導演,兼任編劇、監製以及填詞,前大學講師,十七歲加入印刷傳媒,前香港曲棍球代表,曾自編自導香港電台電視部多齣外判單元劇與紀錄片,首三部長片共獲四項香港金像獎提名,其中《緣路山旮旯》除本地票房突破一千萬港幣外,亦首獲台灣金馬獎提名,新作《全個世界都有電話》正在公映。

本篇別公開?

把邀請碼交給朋友 Gary Wong @電影朝聖 ,他一篇新人首帖《電影,香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來 @鮑樸 以及 @曉雅 提問香港電影未來,結果我發覺不如把回應獨立成篇。

鮑樸:曾經過輝煌時代的香港電影,會不會是已經夕陽西下?想知道大家的看法!

本人:一切都是 cycles,有高就有低,有起就有跌,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曉雅:浩然导演说物极必反是基于什么判断呢?我没有那么乐观呢。

本人:基於人生經驗,基於自己對歷史甚至未來之了解,讀歷史正正為鑑古知今。

中學時期讀中國文學,就發覺基本上,不同朝代有不同文學體裁形式興起衰落,不過 pattern 都一式一樣:

1. 有人因為不滿主流現狀而另闢蹊徑嘗試創新;

2. 有人認同加入引起進一步發展由小眾挑戰主流;

3. 百花齊放取代昔日主流體裁達至高峰;

4. 市場飽和壟斷形成良莠不齊出現跟風抄襲引起不滿;

5. 眾叛親離被時代淘汰或成為小眾。

其實不只文學,人生好多事都不外乎如此。港產片由 70 年代興起(80 年代百花齊放進入良性循環,蓋過台灣國語片成為華人電影主流)到 90 年代自殺(上一代為短期搵食搵快錢,無底線抄襲以至拍爛片比例愈來愈高,將觀眾信心逐步破壞,長線為業界建立健康制度以至培訓下一代亦接近零,然後票房跌、投資跌、整體質素繼續跌,結果跌入惡性循環),pattern 亦一模一樣,亦同香港社會(上一代因為六四九七,大量精英選擇賺快錢移民逃避,而選擇留港精英就天真以為中共會信守承諾,未有將爭取民主自治行動升級)情況吻合。

港產片死未?港產片有可能重返昔日光輝?其實問題並非如此微觀,我會 prefer 用宏觀角度睇:

一個社會軟硬文化實力,其實相輔相成。台灣與南韓政府以至社會都在 80 年代尾開始民主化,十幾廿年之後,大家會用 HTC 以及 Samsung 手機,台灣電影復甦而韓流音樂席捲全球,你覺得純粹巧合?

今日香港核心價值被大陸政權肆無忌憚毁滅破壞,惡性循環一日未停,港產片一日都未敢奢言復甦;今時今日香港電影,仍然徘徊於我上面所講,文學史發展 pattern 第 5. 點與第 1. 點之間。

不過,我從未認為暴政會千秋萬世,秦朝、元朝都捱不過 100 年,柏林圍牆亦已經倒下接近 30 年,而以今日資訊流通之快,全球化程度之深,中共倒台必然發生,問題在於幾時發生?以及要幾多年善後?

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代漢語,普通話只不過胡化北京話,讀唐詩都未能夠完全押韻;當中共倒台之後,無論有一個統一國家抑或後南斯拉夫化,粵語成為民族主流其實非常正常,港產片甚至廣東歌,到時可能會、亦只能夠用另一個面貌重生。

老老實實,在 Netflix 革命之下,30 年後去戲院睇電影(另一個題目可以獨立成篇),根本已經可能成為非常小眾玩意,就似今日文青喜歡玩菲林相機一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