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然 Amos Why
黃浩然 Amos Why

七十後,獨立電影導演,兼任編劇、監製以及填詞,前大學講師,十七歲加入印刷傳媒,前香港曲棍球代表,曾自編自導香港電台電視部多齣外判單元劇與紀錄片,首三部長片共獲四項香港金像獎提名,其中《緣路山旮旯》除本地票房突破一千萬港幣外,亦首獲台灣金馬獎提名,新作《全個世界都有電話》正在公映。

導演與團隊

曉雅點唱,想聽聽導演與團隊合作,有甚麼故事。 當然可以講,特別是星期四香港有一宗偽鈔案宣判,涉案犯人正正我新作《逆向誘拐》道具領班。當然,案件仍在審理,我作為公民,實在要避免指指點點。有關案件詳情,網上不難搜尋到,我要講就只有以下三點:

當然可以講,特別是星期四香港有一宗偽鈔案宣判,涉案犯人正正我新作《逆向誘拐》道具領班。當然,案件仍在審理,我作為公民,實在要避免指指點點。有關案件詳情,網上不難搜尋到,我要講就只有以下三點:

1. 法例過時,事實上香港好多法例都未能夠追上數碼年代;

2. 涉事一批拍攝用所謂偽鈔,其中一面已經清楚印有「道具」兩個字;

3. 領班人稱全哥,我美術指導與我甚至稱呼為「全爸爸」,可知其為人。

時至今日,其他地方我未敢講,香港依然有大部份人,對電影導演有刻板形象,包括戴帽,戴太陽眼鏡,食煙飲酒,高高在上,現場要坐白布木製摺櫈,開口就只會粗口鬧人,或者嗌「Action」嗌「Cut」。

當港產片年產已經由八十年代二百幾部,跌到近年五十至六十幾部,所有導演站穩陣腳都會北上,每年最後就只有十幾部電影,地地道道香港拍攝,通常都由新導演執導。

大家開始稱呼今時今日一批香港新導演,包括我,做「新新浪潮」,呼應香港電影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第一代「新浪潮」。不過所謂「新新浪潮」,其實遠遠不只一代人,當中有八十後有九十後甚至七十後,所以當文化評論界想將「新新浪潮」概括出特點,並非想像之中容易。

我覺得,所謂「新新浪潮」導演,其中一個特質,可能同現場與團隊相處有關:導演未必一定要句句鬧人,可以對所有工作人員,特別對下一代、對臨時演員以至對最基層職員,都可以客客氣氣。當手提電話都可以錄影,導演有理由高高在上?時代已經改變。

再補充兩點:a. 我完全不煙不酒; b.「Action」通常由第一副導演嗌,並非導演。想知理由,下次再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