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s
moss

喜歡資料視覺化,把複雜的訊息變得易懂。

對於天下雜誌台式民主專題的完全不同意見

天下雜誌最新一期(652期)封面「用錢買的台式民主」,八個大字怵目驚心。文案更重批:「有錢才能參選,造成金權世襲,華人世界唯一民主國家,為何民主倒退?」出動「民主倒退」如此重量級詞彙,聽起來事態嚴重。標榜台式民主的意義為何?跟用錢買到底有什麼關係?太多好奇與疑問,讀完全文卻沒有獲得解答,反而是浮起了更大的困惑:

「沒有證據支持、甚至內文完全沒有提到的論點,也可以拿來當標題嗎?」

全文圍繞著選舉經費太高、競選支出缺乏監理、政二代數量太多恐造成世襲等主題打轉,然而隻字未提如何衡量民主的好壞?倒退又是相對何時哪種狀況而言?更沒有定義「台式」民主是什麼,如何有別於其他種(可能更好)的民主?而民主做為一種可以被用錢買賣的標的物,這個標的會是什麼?買賣如何進行?

封面的敘述與內文幾乎完全斷裂,如此過於誇大、只求吸引目光的下標方式,與內容農場何異?

你的台式民主,不是我的民主

確認雙方對用詞的定義是討論的第一步,文中所述民主,與一般認知差異很大。綜觀全文,前三篇談選舉經費及政二代的文章,提到「民主」一詞所描述的多半為「政治生態」(註一),唯一出現類似定義的部分在第89頁:「民主政治中所講求的選賢與能」,然而在一般政治討論,即使是廣泛定義下,「民主」代表的是人民當家作主,可以選出政府、參與政治。而後兩篇談鄉鎮市長現況時,使用「民主」的方式則比較接近政治討論,意指選舉及政治參與。

以「民主」代指政治生態,不是不行。然而相對政治討論中邏輯清楚的「民主=人民作主=選舉+政治參與」,政治生態缺乏明確的定義,以及可供參照的度量,因此,生態是好是壞、是對是錯,都由作者坐地起價,更讓討論無法聚焦。度量並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準則,但有了標準,我們才知道文中所提好壞多少如何衡量。加上封面標題與內文大小標將「台灣民主」指向金錢、指向惡化,不知情者大約會以為,民主的一人一票變成金錢一元一票,這種偷換概念的策略,騙到了目光,也輸掉了讀者對這家媒體的信任。

台灣民主,進步還是倒退?來自美國智庫的指標

台灣民主的表現如何?美國智庫 The Center for Systemic Peace (CSP) 的 Polity Score,是政治學研究中,常使用的一組民主程度指標。Polity Score 衡量三個面向:選舉的競爭性與開放性、廣泛政治參與、權力的制衡。分數範圍從 -10 到 10,-10 到 -6 為獨裁政體,-5 到 5 為君主政體,6 到 10 為民主政體,如果分數是 10 分,則為完全民主。

台灣的分數,自 2004 年起,一直是 10 分。

因此我也想問天下,民主定義不同,沒有關係。你們的民主,既然可以倒退,就表示有高點。台灣的民主高點是什麼時候?那時的民主長什麼樣子、哪些部分比現在更好?先舉出民主高點,才能來討論是不是真的「倒退」。

有一種燒錢,叫天下覺得你燒錢

專題前兩篇文章,認為選舉花的錢太多、政二代數量太多,然而超過多少是多?多少的選舉經費又是合理的金額?這些都無法在文中找到線索,所有的評價,都是作者自由心證,只是一味批評台灣選舉「花太多錢」。一家媒體要做出價值判斷,難道不應該先把標準或原則講清楚嗎?

除了評論毫無立基之外,各項數字也有誇大甚至矛盾之處,雜誌紙本第 85 頁圖表標題指「選議員,至少 1500 萬元起跳」,網站數位互動圖表以此為副標,文章中估算一次選戰所有議員參選人的支出,也以 1500 萬為單位,這數字僅來自公關公司經驗談,文中未提到第二資料來源或其他估計方式。而 100 頁起的四位年輕人專訪中,預估花費都在 100-500 萬之譜,我手算雜誌紙本第 84、85 頁圖表所列項目(註三),並依照年輕人專訪中提到的開支項目估算,花費大約在 200 萬左右,明顯與標題的「至少」1500 萬牴觸。同一文章的數字,竟前後矛盾。

經濟學人怎麼談民主?

恰巧,經濟學人上一期(2018-7-14)封面故事為 American democracy’s built-in bias,同為「民主」,經濟學人使用的就是政治討論上的定義,主題亦明確:美國選制在現今極化的選民樣貌下會造成什麼偏誤。

經濟學人的立論基準是「好的選舉制度,應該是一個可以準確反映選民偏好的制度」,而美國現行選制讓鄉村票比城市票更有影響力,這在過去美國兩黨支持者沒有城鄉差距時,尚不構成問題,但隨著選民分布的極化,當共和黨的支持者大多來自鄉村,而民主黨來自城市時,兩黨要贏得多數席次的機會,就不像從前那麼勢均力敵。當制衡的力量減弱,議題的天平也會傾斜,走向極端。

文章最後,經濟學人提出了兩種可能的解決方法,一是讓選民投票時,從投一票改為排序候選人,每一輪都剔除最後一名候選人,第二輪開始,如果選民的第一順位已被剔除,則將自動將票改投給第二順位。另一種是複數選區制,即一區可以選出多位候選人。這兩種方法可以防止候選人走向極端,而會更願意朝選民的最大公約數努力。

經濟學人的分析,指明立場、定義理想目標,提出問題、概覽現況及可能惡果,最後提出解方,並說明這些方法為何更接近目標。我期許台灣媒體,也能有這樣的豐富觀點與嚴謹定義。

註一:
「台灣的民主,儼然已經被金錢所綁架。」p.82
「『台灣的民主政治最大問題,就是政治人物要有家族、背景和關係。』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反問:『關鍵在,沒有錢,如何選?』」p.88
「民主政治中所講求的選賢與能,在今日漸漸成為『神話』,台灣為此付出多少看不見的代價?」p.89
「『我們的民主走到了一個很扭曲的地步,』一位不願具名的縣市首長⋯⋯」p.99
「他(牛煦庭)批評台灣是病態的民主,只奠基在人際關係之上」p.105
註二:
「(標題)鄉鎮長民選或官派?台灣民主的兩難」p.112
「然而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認為,如果為了追求行政效率而廢除選舉、直接官派,台灣是開民主倒車。」p.113
「『不要老從選舉的角度看事情,選舉不是民主政治唯一指標,⋯⋯』黃健庭說。」p.114
「台灣民主站在十字路口,究竟最需要選風改革,還是行政革新?」p.114
註三:

補充一下:

專題共有六篇文章,網路上亦有部分連結,但因閱讀篇數限制,可能需要開無痕視窗才能閱讀。另紙本及網路標題略有不同,此處列出網路標題及連結。

紙本第一篇

一場選舉開銷燒掉7座小巨蛋!用錢買的台式民主

「寄附」文化,這樣綁架我們的議員

紙本第二篇

【數據看天下】不只子女,孫姪輩都來了!盤點六...

紙本第三篇

打選戰1500萬起跳、四年收入僅500多萬,議員怎...

紙本第四篇

追遍76里垃圾車、辦公民小夜市!四個年輕人的非...

紙本第五篇

曾被威脅用「社會事」解決,一個29歲鎮長與最殘...

紙本第六篇

直擊「一縣兩制」亂象!民選鄉鎮長不甩縣長,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