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sea001
Zerosea001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网络没有带来畅快的沟通却带来了更深的偏见?

众所周知,国内是有墙的。

但只要心中无墙就可以实现无墙胜有墙,——就是下个vpn,交个手续费就能成功翻墙,只要能跟上vpn更迭速度,网速还不差。

但是香港这个事件,却让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

做为一个大陆人,笔者是不喜欢微博的。第一我不追星,第二我平时潜心工作,也不太关心政治。

但毕竟做为一个地球人,现在想不知道香港的运动,也是不太可能的了。

我的新闻来源主要来自经济学家和金融时报。不管在哪儿,香港都是头条,想躲也躲不开。

看了这么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不管是正方,如品葱,如各大海外媒体上的香港支持者,还是反方,如国内的微博。只要我们把各自的辩词里的人称代词替换掉,双方称述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如果一个脑子正常的朋友,翻墙出去一看,一定觉得对方失心疯了,“我平时生活在国内没有发现自己水深火热,此刻被你们一说,仿佛自己不反抗暴政,自己活该被各种污言秽语扣帽子。”

反之,要是谁进微博一看,也一定觉得国内的人们脑子被驴踢了。

要是我们像某个国家一样有“石刑”,那网络上的言论基本就是希望“石刑”对方了,总之一句话,持异议者都其心可诛!


我以前无聊,看过一点互联网发展历史。

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平民普及,而是有短时间局限于学术圈的交流,因为刚能上网的,都是各高校的知识分子们。他们发现在匿名聊天室里,持不同意见者的语言攻击恨不得撕裂对方,将对方恨之入骨,仿佛是杀父仇人。


现在面对一个更大的问题,网络上的对立双方也是仇恨不断累积。

当人们没有机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很多时候反而更容易陷入一种敌对的情绪当中去,将对方抽象化为“一个观点”。

现在好了,网络的便利反而让这种抽象的仇恨加深了。


TED上面近期有个演讲,说一个英国的小镇,居民在退欧公投的时候全票通过支持退欧。记者表示费解,于是前往探究,发现这个小镇上图书馆,高架桥等等设施都挂着“欧盟支持”的牌子,但人们仍然视而不见,坚定退欧。记者采访镇民,你为什么支持?镇民道,欧盟理念多可怕,移民来了我等一定血流成河。可是这个镇地处偏远,镇上一个移民都没有啊?镇民说,难道你们没看Facebook上的视频吗?

现在抽象的仇恨形成了实质。

网络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扼杀了人们对彼此的好奇,将键盘后的人视作仇敌,即使素未谋面。

真是奇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