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引
陈科引

神經外科,棄醫從商,咖啡產業。 把人生廢話所看的東西,轉成人類看得懂的東西。 PS:我真的很期待你的留言。

沒有邊界感的人,無論多大都是巨嬰。

很多讓人不舒服的舉動,通常都是因為對方越了界,常常會給你壓力,甚至讓你皺起眉頭。我們都不喜歡跟這樣的人交往。但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大概率並沒有什麼惡意,

師弟:我有一個患者天天打電話給我問問題怎麽辦。每次講都半小時,而且還挂不了電話。怎麽辦。

我:這位是巨嬰患者,要教他邊界及分寸。簡單來説你跟他講,你就只給他5分鐘的時間,例如11點到11點05分之間,這個時間你準時電話,超過這個時間就下個月再約。他自然謹慎開始珍惜你的時間了。

師弟:大師兄好厲害。

我:你需要調整你精力,這樣才能有品質的照顧你眼前的患者。

然後我帥氣的一轉身,玩起我的PSV。真帥

.....

説真的,沒有邊界感的人,無論多大都是 #巨嬰

-------

我一直以爲巨大嬰兒在醫院才見得到,後來我發現,他們很均匀的擴散到世界各地不同年齡層不同學歷。

在與人交往中,總有一些人會讓你感覺如沐春風,聊天舒服又自在。但也總有一些人,常常會給你壓力,甚至讓你皺起眉頭。

他們經常會問一些讓你無法回答或者白目的問題,比如:你每個月賺多少錢啊?你有沒有女朋友?不愛出去酒吧是不是宅男。宅男是不是不舉?

或者提一些你沒有辦法答應的要求,比如:你幫我做一下這件事嗎?我想要借錢?我臨時有事想要代個班。

----

我們都不喜歡跟這樣的人交往,

他們的問題主要出在哪呢?

你不能直接定性說這樣的人就很自私,人品就很差,就不是好人。

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大概率並沒有什麼惡意,

只是因為他們太沒有邊界感。

這個,跟情商就有直接關係。

而這個,正常人可以教。

#除了精神病或者神經病

-----

什麼叫做邊界感?

你跟一個朋友面對面聊天,你會發現,

你們倆之間總會保持著一個 #心理安全距離

一旦你走近一點,稍微“越了邊界”,

對方就會本能地往後退,這就是邊界感。

我們店之前就有邊界感不清楚的男人,

然後被集體女性攻擊。沒爲什麽。

邊界感不清楚,就算是性騷擾。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

我也在我的範圍內做事,

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

就像兩個國家,中間有一條邊界,你跨越邊界去別人國家採果子的時候,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你不能說,我看見你那有果子,你不採都浪費了,所以我就直接過去採了。

擁有邊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識別什麼是邊界,

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邊界內做事,如果越界,需要徵得對方同意”

這個基本的禮儀。而完整適合的禮儀,自然就培養出所謂的藏不住的優良氣質。

------

好吧。來講小兒心理學。

#嬰兒是沒有邊界感的,在他出生時,他認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

他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等他慢慢長大一些,他才會漸漸認識到,原來我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這個時候,他的邊界感才會逐漸形成。

可是,好吧,奇怪,怎麽有些人雖然長大了,但是心理上還是一個嬰兒。這樣的人就叫做巨嬰,他長大之後依然分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他小時候,他的媽媽沒有讓他認識到什麼是清晰的邊界。

比如,媽媽正在喝一杯飲料,兒子看到之後,直接拿過來就喝掉了。這個時候,有的媽媽可能不會說什麼,覺得這很正常,我的就是我兒子的。但如果是在一些私有權意識比較強的家庭,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經常發生。

通常,孩子都會先問一下媽媽:這杯飲料我可以喝嗎?

經過媽媽的同意他才會喝掉,當他問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裡是有邊界感的。他知道雖然我跟媽媽很親密,我想喝她也一定會讓我喝,但是我還是要徵求她的同意,因為這是媽媽的飲料。

可是,也有一些家庭的小孩子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的媽媽也沒有這樣的意識。這種意識一旦沒有形成,長大之後,他就會因為缺乏邊界感,在生活、工作中四處碰壁。

這就是有些人說沒家教,説白了,

就是沒有邊界感。

------

比如,在公司中,如何和上級、和員工打交道,什麽樣的決定應該由誰來做?這就是一種邊界感,有些決定應該由上級來做,有些決定應該由員工來做。一旦跨越邊界,就需要征得對方的同意,有些老板在管理員工的時候可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控制不好,會發生所謂的 #路西法效應,下次我會教)

我舉個例子。

假如有一位老板,他有一位很得力助手,公司發展飛速。突然有一天,這位助手決定要辭職了,老板就問他:“你做得這麽好,為什麽要辭職呢?”

他說:“因為我的太太想要離開這個城市,雖然我也很想留下來,但是我還是決定跟我太太一起走。”

然後這位老板就說:“那你就離婚吧,事業比家庭重要多了,你留下來簡直前途無量啊,為了家庭而放棄,太可惜了。”

你看,這個時候,這位白目老板就越界了,他沒有意識到離不離婚是別人的決定,跟公司沒有關系,這就會讓別人陷入很尷尬的局面。

我當時在BNI(某個商會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假如你在一個會議上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有禮貌,互相介紹自己的公司、職業,互相交換名片。聊著聊著,對方突然問你:“你一個月公司賺多少錢啊?”

這個時候,你就不想搭理他了,因為他越界了。

甚至,有的人還會繼續跟你說:“我一個月賺3萬塊,你呢?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我告訴你了,你也告訴我吧。”

這就更 #卑鄙無恥更沒禮貌了

一個月賺多少錢,這是個人的隱私,

隱私的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不應該主動詢問。

如果你主動告訴別人我一個月賺3萬塊,

這是你自己願意把所有權分享給別人,

但這並不意味著別人一定要跟你交換。

有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朋友在LINE上問你一些問題,你剛好不忙,他的問題也比較簡單,

於是你就順手回答了。但有的時候你特別忙,你就沒有及時回覆他,他立刻打電話找你說:“我看你沒回,我就打個電話問問你。”

這個時候你說:“我現在不方便接電話,有什麽問題你先Line 或Email留個言,我方便的時候再回你。”

就掛了電話。

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方卻惱羞成怒:

“你太不把我當朋友了,我一直認為你是特別好的人,看來我看錯人了。”

(幹NMD)

這就是典型的缺乏邊界感。別人的時間,所有權屬於誰?

Of Course 當然屬於他自己的,所以你並沒有任何一丁點權利占用。

你一旦要占用別人的時間,就需要經過對方的同意,

強行占用,就屬於越界。嚴格來説在法律上,也處於犯法邊緣。

-----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

這塊手表是你的,那個電腦是我的,但是,時間的所有權,隱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這個有的時候就不是情商的問題了,這是智商的問題。一般低學歷或者年輕衝動的員工很容易發生。

我舉個例子。

老闆在公司開會,討論一件事情應該怎麽做。

大家各自拿出自己最好的意見,甚至辯論爭得面紅耳赤,

討論完之後,老板拍板說,OK,那就我們最終決定這樣做。

這個時候,一位持反對意見的員工站起來了,說:

“老闆,不行,我不同意,真的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錯的……”

你看,這個時候,這位員工就越界了。

為什麽?

因為发表建議是員工的權利,

但是做決定是老板的權利,

分清楚大家各自都有什麽權利,

這就是邊界感。

你可以參與討論,发表建議,

但是最終老板如果沒有采納你的建議,你也要接受。

這個時候你的正確做法是什麽?

是我依然保留我的看法,我依然可以不同意老板的決定,

我依然可以不被老板說服,這是我的權利。

但是,我依然有責任去執行老板的命令,

因為這是老板的權利,

這就是邊界感。

而很尷尬,這就是勞動部、學校沒怎麽好好教導員工的。

導致浪費了很多司法資源。

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同樣,

什麽權力是我的?

什麽權利是你的?

表達的權利是我的,接受的權利是你的,我說的觀點,

你可以不信,你可以不同意,你也可以不接受。

但是我有表達的權利,你不能因為你覺得我說得不對,就不讓我開口。同樣,我也不能因為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就把你按在地上,讓你必須接受,這就是邊界感。

寫文章的時候也同樣,我有表達的權利,

我可以在文章中表達我的觀點,

但是我沒有讓你接受的權利。你不爽就投訴。

所以我就不能說,你必須怎麽做,你不這麽做就怎麽怎麽樣,

這就是一種越界。

我只能說,對於這件事我是這麽看的,如果是我,我會怎麽做。

這個時候,接不接受的權利依然在你手上,這就是邊界感。

邊界感的本質,

是你對所有權的認知,什麽是你的,什麽是我的?

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征求對方的同意。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

很多讓人不舒服的舉動,通常都是因為對方越了界,所以要時刻訓練自己的邊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別人的邊界。

這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家教,基本修養。

否則,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

也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巨嬰”。

------

#我又寫多了

#又是一篇很營養的文章

#相信看到這裏大家腦海都有那位一個人

#而你沒必要救她

#因爲這是他們的宿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