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威AlexLin
子威AlexLin

做過 3 年行銷、出過 2 本書、現為 1 名 Freelancer(超 Free 的那種)

黃柏翔:我想賭的,是一個我相信的東西

身為 Hahow 共同創辦人的 Peter,畢業於生物系卻走上程式語言的自學之路,又踏上了創業之途!如果人生能為自己好好選擇一次,你會怎麼做?現在,就讓我們聽他說一個「相信自我」的故事。

Peter 黃柏翔是 Hahow 的四位創辦人之一,身兼 Hahow 前端工程師的他,臉上總是掛著招牌的眯眯眼微笑,採訪 Peter 令我感到緊張,畢竟我從未訪問過工程師,但我才剛坐下來 Peter 就先自首,自己其實比我還要焦慮,他形容這是「宅宅要與活人溝通」的時刻!


生物人的根,工程師的魂

其實 Peter 並不是工程師出身,而是一位扎扎實實的「生物人」,從高中就讀數理實驗班,並參加遠哲科學競賽奪取高名次,進入彰化師範大學後更主修生物與教育學系,我訝異的問他怎麼對生物領域這麼熱衷?他說一切其實是場誤會:「我從小就愛在課本上亂畫,因為生物課本是圖片最多、畫起來最過癮的,沒想到畫著畫著這科成績居然考最高!參加科學競試又拿到全國前幾名,就誤以為自己熱愛生物系,這輩子一定會走在這條路上。」沒想到考上大學後,真正接觸生物教育體制,才發現這個領域有著他無法接受的現實面。

「有次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圖,是 100 年前的火車對比現代的火車,交通工具有顯著的進步;另一張圖則是 100 年前的教室比對現在的教室,什麼都沒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依舊封閉、僵化,我很不能容忍這種束縛感。」尤其接觸大學實驗室的工作後,更確信自己不願意走學術教育,他曾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朋友,被體制轉變成一個氣焰高漲、頤指氣使的「教師」,但天性不愛勸說與干涉他人價值觀,Peter 選擇離開。

但為什麼 Peter 後來選擇成為工程師?原來最初是為了跟同學炫耀!Peter 在大學時,曾為了替 PPT 加入一些動態特效秀給同學看,而自學了 Flash,後來越學越有興趣,開始鑽研寫程式、接些學校的案子、架設網站;他說寫程式的過程跟自己熱愛的做實驗很像,只是你能更即時地看到結果,在過程中 Peter 也發掘自己自學者的人格特質:

我喜歡遇到問題就當下解決它,中間遇到什麼不會的,我覺得不要緊,但我就是會想靠自己把答案找出來。

我想賭的,是一個我相信的東西

在那網路公司開始盛行的年代,離開教育體系的 Peter 迎來第一次創業機會,一位具有設計背景的前輩邀請他合夥,對於完全沒有工程經驗的 Peter,這位前輩不但願意給予機會,更邀請他成為股東之一,但 Peter 感嘆自己當時還年輕、定性不夠又愛玩,沒有專注在公司業務上,最終創業以解散收場。在這之後,他進到接案公司磨練能力,接著與這位前輩一起加入了當時客戶的團隊,協助工程團隊的建立。但 Peter 內心其實很排斥公司體制,他察覺到公司與學校教育存在相似的束縛感,但為了報答這位前主管的知遇之恩,還是待了一年,幫忙穩固基礎後才離開。

這位前主管勸告 Peter,如果這時候離職將會錯失即將迎來的機會,同時也不斷的用自身過去的成功經驗說服他,但 Peter 心想:

我想賭的是一個我相信的東西,不是別人告訴我該相信的東西。

他覺得將來年紀大了,可能就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創業了,所以想在還願意相信的時候去嘗試。

後來的 Peter 不斷尋找創業契機,透過網路接案維持生計,同時尋找夥伴與各種合作機會,但價值觀相近的夥伴總是難尋,有些人滿腹熱情理想,然而卻連件基礎產品都拿不出來;直到在 CoFoundersLab 創辦人交流平台上的一次機遇,Hahow 的創辦人們 Arnold、Daniel 和 Austin,找上了 Peter。

當時 Arnold 等人已具有 OBeyO 語言配對平台、Skillhopping 才藝交換平台,兩個測試產品的經驗,並驗證大量使用者對「線上教育」的接受度;Peter 說自己心中有一張「理想清單」,寫著自己這一生希望能完成的所有事,上面有一條是:「改變大家對學習的觀點,不再用分數來衡量。」與 Hahow 的創辦人們聊過後,發現彼此對教育的觀點相近,雖然不完全一樣,但他認為 Hahow 線上教育平台可能是一種解法,Peter 最終選擇加入 Hahow,成為第四位創辦人。

這是一個教育在改變的世代

Peter 自我爆料,起初有點懷疑這個領域,他其實並不認為「知識內容」是可以被標上定價的,從前的他無法理解人們為什麼會願意花錢,購買一個沒有具體形象的商品,直到「圖文不符」的資訊設計課程在 Hahow 爆炸性的熱銷,他才驚覺世代不一樣了!

「我覺得其他的創辦人都特別聰明,腦筋動得很快,跟我先前接觸過的人都不一樣,我的思路常常跟不上他們,這讓我一開始很沒自信,當我看到他們進步的速度,我會很緊張。」懷疑自己技不如人,加上整個領域帶來的觀念衝擊,Peter 在 Hahow 創立初期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但憑著自學者的堅持,他加速讓自己進步,努力跟上夥伴們的腳步:

有時候做一件事情不是會不會成功,而是還沒堅持到成功的時候就放棄了,也許就差那一步!雖然每當我這樣想的時候,總是做的要死要活,但還是會撐下去。

我問他自己對 Hahow 未來的目標是什麼?Peter 說是去除「中間化」,讓「供給端(教師)」與「需求端(學生)」能更直接、低成本的連結,不再需要透過教室、組織、文教機構才能習得一項技能:「我以前在讀教育學程的時候有唸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做『階級的垂直流動』,也就是讓下階層的人有機會往上爬;但現在的教育很難給予這樣的機會,僅有少部分的專精學科勉強有達成這個目的,我希望透過網路能改變這個現狀,因為我認為網路是讓權力重新分配的工具,讓原本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能自學一技之長,甚至找到夢寐以求的工作。」

2012 年 Peter 曾在 Facebook 分享一篇文章,是亞馬遜 CEO 貝佐斯的演講文:「你的選擇,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他還附上了自己的感想:「四年後的今天看到這篇文章,很感謝那時的自己。希望再過個幾年,我會很感謝現在的自己。」當時正是 Peter「選擇」離開前一份工作,堅持創業的時刻;我將這段文字做為採訪的壓軸,好奇的問 Peter 現在會感謝當時的自己嗎?如果要跟當時的自己對話,會說些什麼?

「我感謝自己當初沒有選擇留在教育體系、也沒有留在大公司裡,我無法預測 Hahow 未來會不會成功,但我在乎的是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我覺得人生就像拍一部電影,快掛的時候會出現那場跑馬燈,最後看電影的人只有你自己,因此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努力的過程;我不會記得我們賺了多少錢,但我會永遠記得我們四人一起打屁、一起運動、一起努力創造 Hahow 的過程。」Peter 又恢復了他招牌的瞇瞇眼笑容:「其實現在的心境,跟當初高中在想像自己 32 歲以後會怎樣很不同,那時候覺得可能有固定的家庭、工作,晚上 7 點固定回家陪陪小孩,但現在看來事與願違,我也曾以為自己是個成熟的人,但對現在的我來說,那個『成熟』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我喜歡自己現在這樣瘋瘋癲癲的、幼稚卻樂在其中的自己。」


後記

採訪到一半,我們聊到 Peter 平時的興趣之一是植栽培育,講到這個主題時他的眼神整個都亮了,馬上打開自己的網頁,彷彿又再跟同學炫耀一樣,跟我展示自己打造的自動澆灌系統,可以透過網頁監測濕度,遠端控制灑水器培育植物!

Peter 說自己如果不做 Hahow,他想要去務農,因為那個領域有太多不平等的現狀值得被改變,我知道他如果願意去做,一定做得到,因為他是 Peter,一位具有堅持不懈特質的自學者。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