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正隨筆
品正隨筆

財經傳媒三十年老兵, 歷任香港經濟一週社長/道瓊斯中國地區總編輯, 在香港成長, 在內地創業, 在美國上市, 曾旅居英國, 但最愛在台灣流連,

#理財3 為何要買保險

保險,係人力資本嘅完美對沖工具;將保險產品納入資產配置嘅範疇,係財富管理嘅應有之義。


香港人好多人都買了不只一份保險,但係原來,我們香港人仲未買夠保險?

根據保險業監管局在8月曾公佈首份《保障缺口「身故風險」研究》, 報告顯示,2019年香港身故風險保障缺口整體規模估計為6萬9000億元,即相當於每名勞動人口190萬元,或其加權平均年薪嘅 5.7倍。

這個可能真的反映我們買保險買得不夠, 但其實不同年紀的人其實有不同的保障需要,  其實所謂身故保險保障缺口,在金融學上有另外一個說法,「人力資本」的保障。



說到人力資本, 其實是我們財富其中一個主要來源, 另一個來源便是金融資本

簡單來說, 金融資本例如房產、股票、債券可以分別提供租金、股息抑或債券利息, 而人力資本則是我們工作所得、或創業所得等的收入。

當然, 人力資本可以轉化為金融資本。

我們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透過工作、投資、創業等活動,不斷創造收入,扣除生活所需, 作出投資, 從而增加及累積我們的金融資本。

當我们開始參加工作,金融資本隨即開始增加。 如無意外,金融資本將一直增加,直到退休,沒有收入為止。 背後嘅邏輯係:我哋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透過工作、投資、創業等活動,不斷創造收入,從而使人力資本不斷轉化為金融資本。

隨著時間的推進,可用于創造收入、累積收入嘅時間變少,人力資本都逐漸減少。 

一旦進入退休養老期,人的金融資本往往達到高峰。 這個階段,由於無工作的收入,人力資本都幾乎歸零,  我們便處於淨支出狀態(假設沒有被動收入, 例如上期提及的年金),都就意味住,金融資本不斷被消耗。 同時,大多數人退休後開始享受生活,不再創造價值,所以人力資本都幾乎歸零。

整個過程可以理解為人生財富曲線, 除了追求財富最大化, 也希望過程達至平滑化, 一切順利過渡

因此,財富管理,不應當局限於金錢嘅打理,甚或不限於房產、股份等資產,需要把人力資本考慮進去。 做財富管理,卻唔考慮人力資本,就好比:農夫只管雞旦嘅保存、包裝同運輸,卻不理會雞的健康以及死活。

從風險的角度來說,人力資本面臨的最大風險,係整體滅失的風險,二係部分受損的風險。

整體滅失,就係人冇咗, 包括突然失去生命或失去工作能力,就無創造價值嘅可能咗。唔單止無辦法創造價值,仲要靠人供養,消耗資源。 

部分受損,就係仍然能創造價值,但效率和時間會大不如前。 比如,得了癌症,需要花時間治療、康復,呢段時間嘅收入大概率會受影響,即使完全恢復,都好可能無法達到以前嘅工作強度。 又比如,意外傷殘,或手腳受傷,對於藍領工人來說,人工嘅大幅下降或者無法避免。

總之,人力資本會受到疾病、傷殘、衰老等因素的侵蝕。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互動下, 那麼,有沒有一種金融工具,能夠完美對沖人力資本的風險呢?

答案,當然就係保險。 而且,保險係人力資本最完美嘅對沖工具,比如,壽險、意外險,可以對沖人力資本整體滅失的風險。 重疾險,可以對沖人力資本部分受損的風險。

以金融的朮語,如果要達到完美對沖,只要將保險所賠付的保額,設置為人力資本滅失或損失的金額,就可以了。  

當然我們都希望,可以一生無風無險,人生可以平滑、穩定累積金融資本。 而如何減低過程中的風險,  保險作為一種風險對沖工具,便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財富曲線,盡量平滑,不會出現大的溝壑。

其實,我哋講嘅人力資本嘅概念,並非自講自話,金融學中早有學者用嚴謹嘅假設同推理,揭示了人力資本的風險和收益特徵,闡述咗保險如何有效對沖人力資本嘅風險,並構建了靈活運用保險工具,有效進行生命周期晒嘅資產配置嘅完整體系。例如今年8月CFA 便有一篇文專文介紹這個概念: Human Capital and Your Portfolio | CFA Institute Enterprising Investor

從我們普通人嘅角度,我哋無需過多關注呢啲複雜嘅理論。我哋只要記住:保險,係人力資本嘅完美對沖工具;將保險產品納入資產配置嘅範疇,係財富管理嘅應有之義。

有咗這認知,我哋就可以企喺財富管理嘅高度,以生命周期晒嘅時間尺度,構建一個保險嘅配置框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