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正隨筆
品正隨筆

財經傳媒三十年老兵, 歷任香港經濟一週社長/道瓊斯中國地區總編輯, 在香港成長, 在內地創業, 在美國上市, 曾旅居英國, 但最愛在台灣流連,

命長命短皆風險

好多時, 買保險是為了應付不測風雲, 怕自己突然去世或失去工作能力, 所以我們是為怕命短買保險, 保障家人; 但其實命長命短皆風險, 步入中午, 我們要開始準備面對另一個風險, 命太長的風險. 我們有沒有足夠現金流應付命太長帶來的風險

命長命短皆風險


 

早前在醫院待了一段日子,自己及家中長輩身體都出現一 點小毛病。出入醫院期間,多少見到很多眾生相,有時候會反思我們一生營營役役,如何才可以有免於匱乏的恐懼?

 

先不談自己之前發生過的車禍,引發了之後兩三年的後續醫療負擔,當然如果有買意外保險或住院保險就相對令自己更安心面對康復過程。但除了意外或突發事情,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死亡,每個人終有一死,只差早死遲死,但就是不知道自己幾時死, 原來死的時間反而是一個問題。

細心一想, 命長命短皆是風險

 

好多時候,我們買人壽保險,是因為怕早死,講得直接一點,是怕自己突然身故,依賴我們的家人和愛人會失去依靠。因此年輕時,尤其是家庭主要來收入來源的擔當,的確需要及應該購買人壽保險。

 

我今年50歲,25年來一直有買保險,早期的受益人主要是父母及家人,因為很擔心如果我有不測,兩老會生活無依。但我現在仍未死,保險又一直在供,當然不少保單都有儲蓄成份及現金價值。相信很多和我們差不多年紀的都有類似的情況,但不知不覺過了幾十年,即使我們年年努力供款加保,但其實依賴我們的長輩或下一代己經沒有之前這麼依賴, 反而我們自己作為投保者,是否真的有足夠保障應付自己命太長的風險?

 

隨著年紀老大,其實我們這一代面對的風險已經由Pre-mature Death Risk (早死風險) 逐步轉為Longevity Risk (活得太長)。

 

依賴我們的子女已投身社會,長輩的生活也逐步安頓好,我們面對最大的風險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活得太長,老無所依的風險。

 

「長壽」傳統來說是福氣,但只有做好準備的才是福氣,如果持有太多對沖"Pre-mature Death Risk"的人壽保險來面對越來越重的"Longevity Risk",這個本身就是風險錯配,這個話題也已成為學術界的話題。

我們在中年要開始轉換理財產品, 我們要面對的風險, 開始由”命太短”, 逐步轉換至”命太長”


在2003年6月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中,有一篇”Managing Asset Allocation and Longevity Insurance: An Optimal Perspective on Payout Annuities”詳細以學術角度討論, 面對平均壽命的延長,我們更加需要規劃好類似年金的安排。

 

年金就是在指定年份後,每月或每年可以定期收到固定金額,有些有期限,如7年、10年或15年;有些可以終身,但當然年金的種類非常繁多,我們另文再討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