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winTsai
ErwinTsai

1985年生,台灣人 2019年11月開始嘗試創作的生涯,練習每日創作1000字以上的文章,原本希望可以持續一年,看看會發生什麼改變。 雖然只做到了三個月,但自己確實感受到變化,那是文字的靈魂在內心已萌芽。

我所思考的創作侷限

為了創作而苦惱,已經開始每一天都在面對這樣的恐懼 nahid hatamiz on Unsplash

有前輩告訴我,持續寫文很棒,但要小心不要到最後變成為了寫而寫。

我很清楚,若文字到最後連自己也不能感動,那不間斷的敲打鍵盤就會變成如日常工作一樣,重複一樣的標準程序,對我則如同日復一日的開機、打字、校正、列印、蓋章、壓日期、陳核,執行時盡力把每個環節扣住,把本分守好,然後能在分針進入整點的時候抬起腿跨出辦公室大門,開始屬於家庭或私人的生活。
如果那樣的話,寫字就變成不再是創作,反倒把自己放入另一個原地打轉的漩渦中,越轉越慢、越轉越深,最後變得無法跳出挖出的舒適圈時,陀螺倒下了,人也躺地不起了,然後告訴別人,這就是我的人生。

專注文章至今,沒有想過要在初期達成甚麼成就,只想先透過前期的鍛鍊而寫有所本、寫之有物,順便也能夠如實的在年紀擴長下刻上記錄的年輪,若意外的獲得了讚賞、褒揚、鼓勵,甚至引用、推廣,當然也會帶來更多的成就以及持續的動力,感受到以往不曾探究到的內心湧動。
只不過在還沒確認配得上那樣的榮譽時,過多的意外會帶給創作時多餘的期待,會害怕再也造不出別人喜歡的文字、會擔心再也得不到觀眾的注目、會恐懼從高點墜落低谷的疼痛,會猶豫不能如初心一樣樂在其中。

如果哪一天開始,或許就是明天,我發覺再也想不出文字,再也湊不出段落、再也彙不出文章,我會不會用狀聲詞來填滿兩行字,接著黏上多一點標點符號和空格,述說我對狀聲詞的意義與感受。或把吃飯睡覺上廁所的細節與差異變成回憶譜在個人網頁裡面。坦白說現在的我就已經無時無刻都在面對這樣的恐懼。

Writing Is Thinking    -   Dr Jordan B Peterson

有沒有可能,即使每天如同機器人一般擺盪相同的動作,製出相同的產品,到最後仍然可以創造出驚人的創新成果?
有沒有可能,即使每天如同上班族一樣打出沒有意義的文字,最後卻可以發出驚人的思想和語句?
我想差別就在於究竟在動手的時候,我們是否放空的讓事情如同往例一樣自動運轉。
持續「寫」這件事情,會不會流於形式而變成另一種蹉跎,端看作者是否帶著自我意識般思考每次下筆的意義,當發現行文時越是困難的造句,可能反過來越是鍛鍊自己的腦袋,並且強迫吸收更多資訊的渴望。

攝影師: Justiniano Adriano ,連結: Pexels

單純的反覆練習投籃不可能創造如Stephen Curry一樣的射手。
單純的反覆提筆寫字也同樣不可能造就Stephen Edwin King這樣的傳奇作家。

努力練習是安撫對未來焦慮的懶惰手段,刻意練習才是磨練技能的正確態度。
一次一次的修正不斷累積成上萬次的出手經驗與下筆直覺,不同於機器所造就的精準死板,人能創造超越規則的突破和感動。

除此之外,就算不談是否要修煉成作家,單純每天紀錄自己的見聞心得,不僅是幫助自己釐清思緒,也誠如作家@JinlyWong 所說的,在文字的空間裡表達靈魂的最小限度的自由。只不過對於專業,內容除了自己看,還需要公開讓別人檢驗、反駁、批評,另外還要顧及到定時、定量的產出紀律。
不一定說是為了迎合市場的口味,讓現實來引領創作的走向,也可以說是測試自我的信念有多堅固,透過外部的觀點挖掘思考的盲點,避免落入思維的白色巨塔。

堅持在一件事情上反覆練習,只要帶著達成目標的企圖,以及隨時餵養內心的熱情,一定能跳出原地反覆鑽洞的侷限。帶著想感動自己和別人的心情持續寫作,即便終有窮盡的一刻,也一定能重新找到出口,再走一段當初也設想不到的道路。

2019.12.11  23:00
寫於池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