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補師。杜子鳴
兼職補師。杜子鳴

用閱讀,為人生加點 Buff

卓越的條件|《我比別人更認真》

你認為卓越的條件是什麼?天份?努力?還是其他?

你認為卓越的條件是什麼?天份?努力?還是其他?

本書就是作者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的過程紀錄。而答案在副標題中也寫得很清楚,就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與一般我們所認知的練習不大相同,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它是專為提升表現而設計的活動,通常有指導者從旁協助;
  • 能多次反覆進行;
  • 對練習成果持續提出反饋;
  • 都是心智層面的高難度挑戰,無論是純智識活動,還是以肢體為主的活動;
  • 它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如果拿開車來類比,初學開車的時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來熟悉油門、煞車或排檔的位置與功能,等到上手之後就進入自動化模式,駕駛有如呼吸一般。

普通人的開車技能到這個程度就已經堪用,而刻意練習的核心就是要擺脫自動化,它會將整個開車過程拆解成數個步驟,分別鍛鍊。

為什麼刻意練習可以有效的增進技能?

原理在於這樣的拆解、反覆練習、持續反饋,能使練習者對這項技有更深層次的體會,讓他能夠感知更多、理解更多、記憶更多。

感知更多

網球高手可以精準預測對手發球的落球點,這不是單純依靠反應速度,受過訓練的選手反應速度當然優於一般人,但這有極限。在面對有相同能力的對手時,就不再具有優勢了。所以卓越的網球選手發展出藉由觀察發球者的腰、臀、手臂動作預測落球點的技術,來獲得更快的反應。

理解更多

整個技能領域對卓越者來說形成了一個系統,他們看見的不再只是表面上的變化,這來自於刻意練習過程中所累積的,對於領域的廣博知識。

記憶更多

大師級的西洋棋士在智力與記憶力並沒有比平常人高。

在隨機排列的棋盤上他們所能記憶的棋子數量與一般棋士相當,但若是依照棋局規律排列的棋子,大師棋士則是吊打所有人。

由於平時的刻意練習導致他們對於棋局的認知與一般人相異,用一種譬喻,我們外行人看棋盤像是看見了一堆字母,我們是記憶一個個字母,而大師看見的是一個字彙,這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一種結構,所以他們記憶的內容就可以比我們來得多。

這是各領域的卓越者常見的心智特徵,他們會在腦中建構一個「心智模型」。

在日常與工作中也能實現刻意練習嗎?

當然沒問題!首先必須確知目標與方向,重點在於知道你想做什麼。

這裡的關鍵詞在於「知道」。

設計刻意練習系統的首要挑戰就是找出環環相扣的各項步驟。在某些領域,這些步驟明確清楚。但是絕大多數事業生涯,以及所有職涯的高階角色,都找不到必須學習的和精通的核定學程、教學大綱。該練習哪些技巧和能力、如何挑選練習的方法,完全要靠自己。

從這個觀點,我們就能重新看待導師這個角色:他們不只是我們向其尋求指導的智者,也是我們領域裡的資深前輩,能針對我們下一步需要練習的技巧和能力提出建議,也能對我們目前的的表現給予反饋。

刻意練習的模式可分為兩大類:

  1. 直接練習,也就是該技巧或能力在實際運用之外的練習。
  2. 練習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直接練習可再區分三種模式:

音樂模式

音樂家知道自己要演奏什麼;音樂早已寫成樂譜。卓越與平庸的分野在於演奏時的表現有多好。

簡報、演說、寫作皆屬於這種類別。

我們可以先去參考好的簡報或演說,做筆記,過一段時間後,在看著筆記重作一次簡報或演說,再對照原來的,看哪裡做得好與不好。

可以參考富蘭克林鍛鍊寫作的方法,網上很容易搜尋到。

棋奕模式

核心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做?」

選擇你的棋步,然後對照大師選擇的棋步,如果選擇不同,就得思考原因並評估優劣。

商業上行之有年,稱為「案例研究」。

運動模式

頂尖運動員的練習分為兩類:

  • 一類是調適訓練,打造某個運動項目裡最有用的優勢和能力。例如,NFL前鋒要訓練腿部肌肉,展現爆發力。
  • 第二類是練習特殊重要的技巧,如棒球的打擊、足球的傳球。這類技巧有一個共通特點:練習時必須每次都不同,因為它們派上用場時所面對的處境,每次都不一樣。

職場上調適訓練有幾種形式。它可能是跳脫慣用的教材或手冊,重新複習工作所仰賴的基礎技能。所有領域都有每讀必有所得的經典指南。

也可以運用新材料做練習。如果你是編輯,你可以用鉛筆編輯一篇雜誌文章。你不會學到新技巧;但你能藉此強化工作技能所需的優勢。

第二類練習是培養特定技巧,職場上獨自演練可能有其困難,因為本質上涉及與他人互動。如果你能找到人協助你練習,例如推廣電話或業務談判,務必找人演練,並記住下列原則:嘗試改進某個特定層面的表現、大量反覆、立即反饋。

在工作中學習

工作之前

設定目標。頂尖員工設定的目標不是結果,而是扣緊到達結果的過程。例如,他們設定的目標不是只有敲到訂單,而是強力聚焦在談判過程中辨識客戶沒有明說的需求。

目標設定好的下一步就是規劃如何達成目標。頂尖好手會擬定最具體、技術導向的計畫。他們思考的是達成目標的確切途徑(而非模糊概念)。

工作當中

最頂尖的表現者會密切觀察自己。他們能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心智活動,隨時自問狀況如何。稱為「後設認知」,也就是瞭解自己知道什麼、思考自己在想什麼。此外,後設認知能幫助卓越者在演便中的情勢找到練習機會。

這種人可以觀察自己的想法,然後自問:這種情況在考驗哪些能力?我能在此嘗試其他技巧嗎?我能讓自己多突破一點嗎?效果如何?透過自我觀察的能力,他們能夠一邊做事一邊練習。

工作後

練習結果若沒有得到有效的反饋,那就毫無價值。因為練習活動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中,只有自己能完全知道自己要做到哪個程度以及做到多好。卓越者的自我評估的標準,與他們想達成的目標事項相關。有時他們用自己個人最佳表現最為比較標準;有時他們拿自己和目前的競爭對手或預期的對手相比;有時候比較的對象是該領域最知名的表現。

自我評估的一個重點就是找出犯錯原因。卓越者會將錯誤歸咎於自己。他們對於自己要如何達成目標有清晰規劃,因此,出現行不通環節,他們把失敗歸咎於某項特定元素沒有發揮功效。

最後,不管你的行業如何,如果你立志成為你那一行的高手,有一個方式是通用的:深化你的知識

你要研究這一行的歷史,找出當今一流專家,閱讀你能找到的任何資料,訪談組織內外能提供新觀點的人,紀錄重要統計資料和趨勢。

切記,你增加領域專精知識的目標不只是囤積資訊。你要建立一個心智模型,也就是該領域的運作如何系統化的圖像。

豐富的心智模型都能讓你在上層樓,其助益主要來自三方面:

  • 領域專精知識愈增長,心智模型愈能彙整架構
  • 心智模型有助於分辨相關資訊和無關資訊
  • 心智模型能讓你預測下一步會發生的事


然而卓越沒有極限;心智模型也沒有完成的一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