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Au
AdrianAu

需要藍天

歷史的點線面之點——蔡焜霖

曾經「有幸」與中學生分享如何讀書。幸好當時沒有家長在場,我想他們聽到我分享的內容後,會大感不滿。

因為我當時說︰我現在的知識,大都是先透過看漫畫、動畫、打電動遊戲、聽收音機廣播,進而引發我去找課外讀物學習得來。如果學校課本變成漫畫電動遊戲,我相信我會學習得更好。

實情的確是這樣。例如我對人體血液循環、T細胞、B細胞的認識,並不是從中學課本得來(因為我不是修讀理科),而是從動畫《工作細胞》得來。兩年前準備考體適能測驗之時,我亦是以觀看動畫方式溫書。何解?因為清楚容易明白。而這漫畫的作者清水茜,正因為看到她妹妹在唸生物學科時對背誦細胞的功能感到苦惱,所以想到用將細胞擬人化編成故事,讓妹妹好好學習。[註1]所以內容十分容易吸收。

可見閱讀漫畫/觀看動畫與學習,是沒有衝突。

至於日本戰國歷史,那是因為電腦遊戲《太閤立志傳》而來。太閤是指豐臣秀吉,是戰國史上由小兵開始,進到最後當天皇下的大官的「勵志」人物。從這電腦遊戲中,我認識不少歷史人物及歷史故事,故此又吸引我去找書閱讀。之後再由戰國時代外延至整個日本歷史。過程中,那些歷史小說作家司馬遼太郎、陳舜臣、山岡莊八、吉川英治的小說,我都借回家閱讀。還記得升大學那年,我將整套52本的《德川家康》讀畢。夠瘋狂吧。

直到今日在職場上,我仍會盡量選讀以漫畫方式來介紹 / 解釋新科技、新知識。所以,別將漫畫遊戲視為學習大敵,一定會令成績下降。當然,沉迷就另作別論。

今次介紹的,正是與漫畫有關,是一套四本的漫畫,講述一位橫跨日治時代、白色恐佈、到轉營正義——《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是游珮芸、周見信。這位來自清水的孩子,是《王子》雜誌創辦人、也是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先生。

50年代有關白色恐怖的書籍不少,但以漫畫來表現,我是第一次遇到。也許蔡先生所創的《王子》雜誌,是台灣本土兒童雜誌,所以用漫畫。

我很喜歡作者的心思,第一是漫畫用了三種語言——日文、台語及中文。當人物用日語/台語時,對話框會有細小的中文翻譯文[圖五及六]。這是表現台灣人在從日治時代到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管治的語言改變。而對我這些一直在學台語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文本,因為真的可以讀出。

第二是對漫畫色調很講究。比如第二本,講述蔡焜霖先生被政治迫害,被關在綠島十年,色調以黑色為主,全是暗暗的,以此表達那黑暗時代[圖七];而第四本講述後《王子》年代,色調改變,感覺讓人多一點希望。

最大感受是,首三本的結尾,總是以「悲傷」為結:第一冊是蔡先生被捕;第二冊是蔡先生從綠島回家,卻得悉最疼錫他的父親已經去世多年;第三冊是《王子》雜誌最後要結業。我的理解是,綠島的夢魘、理想的破滅,是一個時期的結束,人生又有新的開展。我相信這也是蔡焜霖先生對人生的看法。他離開綠島後,有明白他處境的人,有一直等待他的青梅竹馬。因著這些貴人,他能夠創立《王子》雜誌;即使《王子》雜誌結業後,他亦因著他的能力,繼續在社會工作,讓他得以照顧家庭。當然,時代的改變,人民對自身權利的追求,讓蔡SAN得到平反。退休後,他作義工,與人講述白色恐佈年代的可怕。

歷史本身是人組成:從一個人(點),到一群人(線),到一個年代(面)。蔡先生在書中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值一提,因為連累太多人。但我們因著他的故事,讓我們知道,如何面對一切的苦難,仍保有赤子之心,並寄望未來。

~~~~~~~~~~~~~~~~~~~~~

[註1]︰日本科普動畫《工作細胞》為何轟動中、日、台?──漫畫家清水茜「為妹妹而畫」,意外引爆熱潮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0576

《來自清水的孩子Son of Formosa 1:愛讀冊的少年》(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7008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2:綠島十年》(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504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3:《王子》時代》(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0380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4:化作千風》(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044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