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Au
AdrianAu

需要藍天

回憶是絆腳石嗎?

面書有一個功能,提醒你當年今日發生什麼事。這功能有好有不好。比如每年9月20日,它總會提醒我曾到過Niagara Falls,因為我上載了一張照片。每當看到這照片,會立即勾起當天風和日麗,終於能親見大瀑布;勾起入賭場被職員查年齡;勾起黃昏與親戚聚餐,兩隻大狗不停在我身旁打轉;勾起準備第二日出發去美國旅遊;與此同時,也勾起睡前一刻,得悉仍讀中五的表弟離世,舅母有多傷心欲絕。

這有就如小提琴手拉奏韋瓦第《四季》的「春」快要完結前,小提琴弦突然斷掉。結果,大家只記得斷弦的那一剎,之前的音樂記憶,全部抹得乾淨。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消息作一天的結尾?為什麼不讓表弟多活兩周,等待我們回港來離開?母親答應帶些加拿大楓葉給他作手信,卻成了憾事。何解?

這種記憶,成了一個package,如要回憶走美事,就得記起悲事。

如果沒這遺憾的記憶,會否變得更好嗎?

~~~~~~~~~~~~~~

最近閱畢一本書《回憶修理工廠》,作者石井朋彥。也許你未必認識他,但總會認識他有份參與的作品:《千與千尋》、《哈爾移動城堡》、《地海傳說》。是,曾他是Studio Ghibli的動畫製作人。

簡單介紹故事,女主角琵琶的外公是一位修理匠,某天他為了修理一樣物件而意外去世。琵琶十分傷心,經常回到外公的工作室;與此同時,外公為琵琶弄的好朋友機械人菲力茲被她的同學破壞了。琵琶為了要修復菲力茲和外公的回憶,意外地踏進了神奇的「回憶修理工廠」。琵琶如果要修好菲力茲,就要努力在工廠學藝。與此同時,有一群「黑色代理人」開始跟城市人說,回憶無法讓人進步,所以可以丟棄。究竟「黑色代理人」是否成功?琵琶又是否可以修復菲力茲和外公的回憶?

閱讀這書的時,腦海不停幻想畫面。作者既然是Studio Ghibli的動畫製作人,很自然想起工作室創作動畫的畫面。我腦海選取了以下電影作藍本:女主角琵琶是瑪莉;「黑色代理人」是《哈爾移動城堡》中的黑色橡皮人;場景是《魔女宅急便》(因為城市有一個大鐘);父母是《千與千尋》的父母;外公是《夢幻街少女》精品屋屋主;廠長是《千與千尋》的鍋爐爺爺(當然是人的模樣);配樂是《瑪莉與魔女之花》⋯⋯就這樣,自行在腦中拼湊出整套動畫。以這樣方式閱讀,對我而言,是一種樂趣。

作者用《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及《瑪莉與魔女之花》那種小女孩冒險方式在探討回憶對成長、生命的意義,可以說是讓讀者容易代入及思考。書的內容一直都在問:「回憶究竟是人生/城市的絆腳石,還是幫助我們前行?」琵琶失去了外公,讓她跌落人生谷底,父母覺得要讓她走出傷痛,就得忘記外公;市長渴望城市轉變,所以想拆去有象徵意義的鐘樓,洗去人們的對城市的舊記憶。

書腰有這一句:壞掉的東西可以修好,悲傷的回憶有一天也可以變成美好的回憶。書中亦有這樣的句子:

人生路上光是一直向前看還不行,無論是高興的事還是悲傷的事,都要好好呵護,讓它們變成美麗的回憶⋯⋯(頁342)

究竟悲傷的回憶能否變成美麗的回憶?從本質上是不能改變。我沒辦法將「表弟的離世」看作是美麗的回憶。但如果從一個比較宏觀來看,悲傷的回憶在整個人生歷程中,是幫助前行。它讓我明白,生命不在我手,我沒法控制長度,但我可以決定人生的深度,善用每一日。正如河合隼雄在《幸福眼鏡》所講:

人類的幸福也是如此,即使站在幸福的巔峰上,若沒有深沉的悲傷撐住腳,幸福會變得膚淺,因此人不可能只有幸福。

人生的確不能只得一款,是需要不同事情堆砌,才會知道什麼是你想要的人生。當你回望,那段回憶已成為你人生的養份,讓你行得更遠。

~~~~~~~~~~~~~

延伸資料:

《回憶修理工廠》(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215?sloc=main_mb

圖片來源:Readmoo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