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chKatze
FischKatze

德國魚貓一枚。 努力掙扎求生中。

[Matters 6] 是什麼原因讓我不敢成為家庭主婦 ?

(別看標題那樣,其實我是在碎碎唸而已。)

說實話,一部分的我很相信命運,可另一部分的我又很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命運,走出自己的路。然而生命中有許多時候其實這樣的狀況:自己想的是A,也往目標A努力行動,可是最後卻還是繞出B或是C的結果。當生命中意外地出現這種往A走結果卻跑出B這種情況時,雖然我總會好好省思一番過程中到底哪裡出錯了,然而反省雖有用,可是有時候卻也有種命運不可擋之感。

因此,關於不敢成為家庭主婦這話題,現在的我也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來闡述為什麼我不敢當家庭主婦,但是若到了某天回過頭看,發現自己怎麼還待在家時,當然除了會好好自省並分析一番為什麼自己竟然還是成了家庭主婦(希望不要啊...)可是也說不定到時候會歸結出,原來是生命帶給我的許多事和許多插曲,把我指引到那個局面。

很多事情本來就很難說,現在在這個階段,於我而言,除了努力找機會看能不能進入德國職場歷練一番外,而以現在這個時刻,身為一剛畢業的女性,我想寫下一些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理由。這些理由可以歸結出三大類,分別是: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和自我因素。

小目錄:
1.「家庭主婦」於我的定義與一些相關數據
2. 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社會因素
3. 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家庭因素
4. 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個人因素
5. 小結

1.「家庭主婦」於我的定義與一些相關數據

我真心佩服家庭主婦。

對我而言,家庭主婦的定義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帶得了孩子,應對得了個家長輩親戚,洗衣打掃採買會計等家裡大小事得通通全包。當然這些事全都可大可小,比如說,要把孩子帶得多好,家裡要打掃得多乾淨,又或是飯要煮得多精緻豐富,這些都是有彈性的,但也正因為這些模糊未標準化的地方,才導致有些人會想:這些工作不是很輕鬆很簡單嗎?然而,其實不是。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人家分享一篇矽谷女強人(CEO)徵保母的貼文,據說職缺要求洋洋灑灑列了八十幾項近千字,而且包含許多「不可理喻」的細節(如研發菜色、會衝浪還要有滑雪證照)[想知道詳細文章我可以再分享文章標題,但因為我讀的文章不是出自馬特市,不知道適不適合把連結貼過來] 美國網友透過這職缺貼文,直接彙整出:這位女CEO是要找保母、文科兼理科家教、運動員、廚師、營養師、護理師、救生員、產品規劃師等的專家綜合。

有不少匿名網友批評:「怎麼可以把母親的職責外包?」

而另外也有一位「矽谷CEO媽媽」的網友直接精闢且打趣地評論道:「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妳需要一個太太。」

所以,透過這篇找保母文,其實不難發現,家庭主婦不僅不好做、沒有標準,更常有的現象其實是「價值很容易被忽略」。

但「不好做」還有「價值容易被忽略」都不是我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理由。不過這小段我想再整理一點關於家庭主婦的資訊,尤其是家庭主婦的經濟產值,就可以略知一二其實家庭主婦不輕鬆。

回到前面那位女CEO開出徵保母的瘋狂條件,雖然開出條件瘋狂,可是這位女強人表明自己當媽就是這麼幹的,只是事業發展起來,忙不過來所以暫時「母職外包」,但她也說,自己開出來的薪水很好啊(ca. 台幣250萬/年,包豪華住宿 ca.台幣100萬/年租金和旅遊)而且她也嗆道:「如果今天是一位『男』CEO開出這樣的條件,應該就沒有人會說(批評)他吧?」

的確是。

其實也有很多關於家庭主婦勞動產值的研究,各研究有不同的結論,但以台灣來講,一個主婦一年產出的價值,如果以聘請提供相應勞動服務者(平均甚至是該行業偏低的價位)所需花費的金額,零零散散加起來,其實幾乎要花上四十萬台幣(如果有孩子的話還會更多)。另外,撇開經濟價值不談,家中若有孩子,父母對孩子的照護和陪伴,往往都是相當難得且珍貴的人生經歷,其實很難估量實際價值。

然而,就算家庭主婦似乎包山包海很划算,而且可以享受親子之樂,可是為什麼我還是不敢成為家庭主婦呢?就讓我透過三大項說說我的想法。

2. 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社會因素

「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是我的理念。雖然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可是畢竟多年來受教育、學知識,不是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學有所用,然後產生產值,回饋給社會嗎?

當然,上面那回饋社會的說法是比較正面的一部分。

比較陰暗的一部分是,在德國,雖然有 Hausfrau(家庭主婦)或 Hausmann(家庭主夫)這詞彙可以用來回答「您在哪裡高就」這個問題,可是在我接觸到的德國家庭或是德國朋友,真的沒有任何一位是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就算有孩子後也不會放棄工作。而且,從我和老公針對這問題簡單訪問一些周圍德國朋友(主要是老公同事),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家庭主婦或主夫,其實不是個職缺,甚至在他們回答的過程中,感到有點意外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問。

> 我們的問題是:請問「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在你們的眼中是個職缺嗎?我們問的所有德國人 [10,樣本數有點少我知道] 都說不是。然後再問:在台灣學習德語時我們被教導「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是種職業,所以對你們而言其實邏輯不通?大家都表明其實身為家庭主婦和主夫是看各家協調家庭,可是基本上並不算一份真正的職業

聽到這答案的我,內心咯噔了一下。我是去年年尾完成學業,還沒完成學業前一邊忙學業、一邊找工作、一邊當家庭主婦,當時其實很憂心,雖然三項同時忙其實真的頗累,然而每日幫老公送餐送著,就想說萬一畢業即失業,在家一邊寫作,而寫作若還不成功(對我而言,如果我要說自己是作家的話,至少應該要有個出版品吧)一邊當家庭主婦稍微擋一下假裝不是失業,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結果,當我提出這個計畫後,朋友們一致忽略提到家庭主婦的部分,回答道:「所以妳會是作家?」

我說:「我真的很想當作家,但還在努力中。」霹哩啪拉說完台灣出版的困境,溝通完後,內心一陣憂愁啊。

除了我的狀況,另外兩個朋友則曾抱怨過,在社交場合中「家庭主婦不受重視」的情況。她們的年紀都稍長我一點,而且都不是德國人(一位拉脫維亞籍接下來會稱她G,一位韓國籍接下來會稱她Y,這兩位都是家庭主婦)她們嫁來德國後,Y因為本身家境優渥,又嫁給教授(Y以前在牛津唸書,她年紀是我們三人中最大的。牛津畢業後的她,過去曾在美國工作過一段時間,現在搬到德國,她認為反正生活過得去其實是超級奢華...因此不想工作)而G則是因為身為外國籍(就算歐盟互通有無,其實還是有點差)所以一直較難找到工作,來到德國職涯路走得不是很順,可是...後來有回去過她家後,才知道她老公是公司老闆啊,而且很疼她,經濟方面也是不用愁的那種。

不過兩人對我抱怨的點就是:在德國任何場合——就連旅館和牙醫——只要說完名字後,接下來就是問「Was sind Sie von Beruf ?」(您在哪高就?) 而當Y和G說自己是家庭主婦時,她們除了可以感覺到別人對她們異樣的眼光,也感覺到被侵犯了。此外,數度在社交場合中也可以感受到她們是「某某的妻子」而不是自己的感覺。

我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的確,我之前去住旅館時,櫃檯的確會問我是做什麼的,但因為一直是學生身份所以我並沒有覺得太奇怪。但經她們一提,很能感受這份來自社會的壓力,而且,雖然德國一些福利「連帶保障」家庭主婦(註:會說「連帶保障」其實因為是受薪者會因「扶養」家庭主婦,所以會有一點津貼和稅制上的優惠。但仔細順著這個邏輯下來,這很明顯德國法規是認為家庭主婦 / 夫是被「扶養」而且「使用福利」的存在。另外,這些津貼和稅務上的優惠,也是給上班受薪的那個人,而不是直接給在家工作的那個人)但是有更好的保障給職場婦女,因此除非真的是無比有錢,不然大家還是能往職場衝就往職場衝。

3. 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家庭因素

除了上述社會因素,還有家庭因素。目前和老公共組了個一家兩口的小家庭,要如何幫這個小家庭打基礎,當然不是一個人的事。雖然有點年紀了,但畢竟距離三十也還有一點距離,該拚事業時可偷懶不得!

我不敢在這年紀成為家庭主婦的家庭因素,一是家庭經濟考量,二是在家中價值的考量,三是家庭價值的傳承。經濟方面,畢竟我們都脫離學生狀態不久(註:德國博士是領薪的,所以雖然老公博士還沒畢業可是算是受薪階級)因此還有許多大物件沒有入手(i.e. 房子、車子等)。而家中價值的考量部分則是,畢竟自己除了是原生家庭的女兒,還是別人家的媳婦,坦白說,我婆婆人不錯,可是畢竟還是不想被婆家認為我一直用她兒子的啊(註:我現在還是用自己家的澄清一下。感謝偉大的父親母親 [掩面哭泣,女兒不才啊...])另外家庭價值的傳承就是想得比較遠的一部分了,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生育計畫,可是未來如果有小孩的話,我會希望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母親呢?我希望能為我的孩子展現真正的男女平權,也就是雖然生理上女生的確有些額外任務,可是從家庭外的工作、社會參與,到家庭內的家務、教養都可以平均分擔(或男生多擔一點,畢竟女生懷胎十月很辛苦嘛XDD 開玩笑的,請別戰我)

這裡就值得提一下,之前有另一篇文章提到瑞典百分之八十的女性是職業媽媽(就是指既上班又有小孩者)並講述社會體制如何支持婦女能安心在職場,看完那篇文章後,私以為德國也有類似的政策,比如帶薪產假以及小孩出生後的父母假,都在在透過政府的力量,支持並保證父母能陪小孩、讓孩子健康長大。

因此,其實除了夫妻互相協調、扶持、分工合作外,其實政府對保障家庭運作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

順道一提,原本想找文章中提及的職業媽媽/全職婦女(也就是有孩子的職業婦女除以有或沒有孩子的職業婦女比例)然而查了一下未果。倒是在 Worldbank 查到了各國女性受僱比率,發現去年2020最新的資料:瑞典參與職場的女性僅61%,德國55%,美國則是56%。我在想是不是因為疫情衝擊,所以造成許多人失業而得的結果。

藍色部分是瑞典的女性參與職場比。
德國和美國的部分

資料來源網址: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L.TLF.CACT.FE.ZS?end=2020&most_recent_value_desc=false&start=2020&view=bar

4. 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個人因素

寫到這,想不到三千有餘字啦。

最後再來讓我廢話幾句,我不敢成為家庭主婦的個人因素。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就要回饋社會這點,既然有這種想法,當然就要努力做到才行。當然也可以透過做公益做義工等方式,以無酬勞的方式回饋乃至幫助社會,可是正如前面所述,現在的我與老公都才剛起步,透過進入職場這種販售知識或勞力進而與社會互動的方式,於我們既是達到目標,也可以逐步穩定這小家庭的經濟。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透過朋友Y和G的經驗分享,以及對自身性格的了解,其實我也蠻怕因為沒工作這點被人歧視。雖然的確可以把歧視這件事回歸到對方的素質,可是這也某種程度地反映了現實:身為家庭主婦的妳,沒有什麼好聊,對我的人生也沒什麼幫助,那就謝謝不聯絡。

德國的社交,其實既溫柔(包容度乍看很大)又致命(實則不然,大家主要還是在過自己生活),某些方面也很現實,很務實呢(尤其工作方面)。

5. 小結

說了這麼多,坦白說,我也只是分享自己的觀點,有些是老生常談,有些是砥礪自己。不過在此我也想說,希望自己能夠透過努力寫文、成為專職作家,有一天能對人說,我的職業是作者。雖然這個目標還很遙遠(現在其實天天寫六千到七千字,兼找工作。兩方面都還在努力中)可是我一直相信透過努力,應該還是可以漸漸達成設定目標的吧!

感謝閱讀到這裡的妳/你。

正是因為有你們的閱讀,才有作家這個職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