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律
李律

本名李律鋒,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萬年政大人。2010年以李律之名註冊臉書後,因時常發表世紀長文而累積眾多粉絲,目前追蹤人數將近兩萬人。身分有流浪博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廣播主持人等等。 目前在央廣主持廣播節目「金曲律動」,並在獨立評論、關鍵評論網有不定期的文章發表,作品散見於風傳媒、個人臉書、《聯合報》副刊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皆有文章發表。 2020年出版第一本書《顯示更多》。

讀《科學怪人》:Frankenstein,醜怪而寂寞的自身鏡相

看A片打手槍、看虛擬偶像買周邊、不停滑交友網站、donate可愛的直播主。反覆做著這些事情的我們,無時無刻都還是感到寂寞。Frankenstein始終是個鏡相,它就是醜怪而寂寞的我們自身。

詹宏志老師在中央書局的周三讀書會演講,本周登場的主題是《科學怪人》,演講結束後,也感謝主辦單位500輯邀請我一起共講clubhouse聊天室,在此記錄一些心得想法:

1. 很久以前就有讀過《科學怪人》是瑪莉.雪萊與其夫婿詩人雪萊受邀到拜倫瑞士的住居中度假,卻被惡劣天候困在室內無奈之下舉辦的說故事比賽而後完成的作品。

但是今天在詹先生的演講中,他詳細介紹了瑪莉.雪萊生命中重要的三個人物:爸爸--哲學家William Godwin、媽媽--女權先驅Mary Wollstonecraft、夫婿--詩人Percy Shelley;還有這三人在瑪莉的生命中重要的影響,才讓瑪莉.雪萊的生命史變得立體而豐富,也讓我對於瑪莉如何能在19歲的年齡寫下具有高度原創性、同時也可以視為許多文類(genre)的始祖作品《科學怪人》的背景比較能了解。

2. 《科學怪人》很大的一個主題是「遺棄」(這是由詹偉雄老師在clubhouse中點出的),而「遺棄」同時也是十七世紀英國詩人漢彌爾頓的史詩《失樂園》當中的主題:亞當獲得了知識,因為有了知識所以產生了羞恥心,必須用樹葉覆蓋身體,而被察覺的上帝趕出伊甸園。

《科學怪人》與《失樂園》的相同情節都是:「被造者」被創造他的「造物者」遺棄。

瑪莉.雪萊出生後母親因產後併發的敗血症過世(二十世紀以前生產一直是導致婦女死亡的重大原因),這讓被留下來的瑪莉.雪萊產生了被遺棄的感受。沒有親臨過母愛的她也許一生都在思考為何自己被留下,這成為《科學怪人》的其中一個主要命題。

3. 《科學怪人》一直沒有名字,我們現在用的名字"Frankenstein"是創造他的科學家的姓,而在故事中他一直沒有名字(這也讓我想到很多文本與文化中名字就是靈魂的依附、沒有名字代表這個生命不曾存在),因為後來他直接被稱為"Frankenstein",也就是直接沿襲了創造者的名諱,因此被創造的Frankenstein彷彿是創造者的鏡相(這是李明璁老師提出的觀點)。

「我們所害怕的事往往也是我們所欲求的事」,李明璁老師這樣解釋,做為一個鏡相的科學怪人(怪人是中文翻譯版裏面加上的價值判斷,在英文版裏他沒有名字也就沒有價值判斷),他反映了創造者Frankenstein的野心與妄想,他想要藉由科學的力量來嚐試證明人類的能力與技術。而因為實驗的不穩定性、Frankenstein本身技術的不足,必須以巨大的屍體、以難看的縫合手術接合,創造出的醜陋被造物科學怪人,象徵人類與科學的野心的失敗。

4. 被創造者Frankenstein的生命是個悲劇。他因為創造者不穩定的科學技術、失敗的縫合技巧而成為一個醜陋的怪物,從出生以來就遭到所有人類的排斥、攻擊,只能離群索居。

詹先生在演講中引用了漢彌爾頓的《失樂園》中被造者對於創造者的叩問:「我可曾乞求祢,造物主啊,用泥土將我塑造成人?我可曾乞求祢,把我從黑暗中拔起?」

同樣的道理,《科學怪人》裏被造者也向造他的Frankenstein叩問:「可惡的創造者,你為什麼要做出連你自己都厭惡背棄的可怕怪物?」

一個生命,在非自願的狀態下被創造降生,而其生命型態,甚至連創造他的人都感到嫌惡。他的一生必須因此不停地受苦、遭到遺棄、被攻擊、被厭惡。還有甚麼比這樣的生命更為悲劇呢?

5. 我想到的角色是《歌劇魅影》裏的phantom(魅影)、還有《香水》裏的葛奴乙。他們都有類似的出生背景:魅影從小因為畸形醜陋被送到怪物馬戲團、葛奴乙一出生就被他生母遺棄(而所有遺棄他的人都會在下一刻死於非命);但在承受悲慘命運的同時卻有過人的才華:魅影在馬戲團成為機關高手,音樂天賦極高,葛奴乙對嗅覺的才華超越所有人類的物理極限。

所以也可以說,Frankenstein的典型悲劇在後來的文學領域裏面反覆被複製再造,而轉成不同型態。雨果的《鐘樓怪人》某種程度來說也是、《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 1999)也是。

關於這一點詹偉雄老師從西方自希臘羅馬以來的悲劇傳統來解釋為什麼必須是悲劇不可。悲劇帶有比其他類型的戲劇更為崇高的傳統,同時也藉由悲劇的精神提煉出人類文明中極為純粹的部分。

李明璁老師也提出,這些典型悲劇都有一個特色:悲劇主角的死亡都帶有「犧牲」的色彩,為所有其他的庸庸碌碌芸芸眾生之輩代為受苦,這樣的犧牲與「代罪」因而帶有宗教的救贖的意味(這幾段令我大受啟發)。

6.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觸及到「科學發展是否有一個無法逾越的界線」的問題。

例如:醫學的進步、傳染病的控制、磷肥的發明導致全世界人口急速上升,而帶來生態失衡、地球資源急速掏空等等問題。而在可見的未來,人類的基因工程將進入到新的階段,人類很有可能能夠阻止老化、以複製技術移植器官、改寫遺傳疾病,而達到長生不老、控制基因、甚至控制物種的程度。

《科學怪人》的基礎命題在於失控的科學技術與無限膨脹的科學野心所帶來的必然失敗與其所造成的悲劇。另外,科學怪人因為創造者Frankenstein無法為他創造出一個伴侶,憤而殺死他的未婚妻與弟弟,也呈現出「人造物的反噬」的結局。

這裡詹宏志老師提出幾個原型,因人而產生的科技物/生物最後反噬人類的原型,包括:哥吉拉(人類核爆實驗的產物)、魔鬼終結者、駭客任務、銀翼殺手裏的人造人羅伊。

7. 《科學怪人》也成為一種文類的始祖,就是「人造人」。

關於「人造人」的類型,可以包括:複製人、生化人、賽博人(cyborg)、機械人、甚至是跨物種人(例如植入其他動物的基因)等等。

另外,《科學怪人》也開啟了另一種文類之先,即是uncanny(可翻成詭異)文本。

uncanny著重的是事物在一種「熟悉」與「不熟悉」之間來回擺盪的不確定感(常見的敘事是你回到熟悉的家,卻突然發現媽媽呈現出一種你從來沒見過的奇怪氛圍),在人造人領域的文本裡著重的是一種「似人卻非人」的狀態,好比:仿生物、人造有機物、幽靈、活死人(undead)、自動機(automata)、操偶傀儡、絡繰(からくり)、腹語術等等。

8. 而在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裏,「人」與「非人」的界線必然也會更模糊。

詹宏志老師的比喻是「機器裏的人性」與「人體裏的機器」的增生。

當代的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令人極為驚駭的地步(昨天才有一則新聞,韓國的一個網紅Rui她的臉是AI算圖的結果;日本有一個愛騎機車的美女其實是大叔用變臉app假裝的),AI可以自我學習、自我修正,它一直都在快速地自我訓練「偽裝成人類」、甚至「成為人類」,在我們這輩子可以預期的未來,在生活中與我們互動的對象,有極大的可能性只是AI,而不是一個人類。

其次,我們身體上的人造物會越來越多。眼鏡大概是最古典的cyborg裝置——一個外掛式的變型水晶體。未來我們的身體會充斥著假牙、植髮、人工髖關節、人工膝蓋、人工心臟瓣膜......。在不遠的未來,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可能會100%都變成人造物零件的組合。從「忒休斯之船」的古典哲學命題出發,當我們身上所有的器官都被換成人造器官後,我們還是原來的生命體嗎?

這些越來越難回答的問題會變成我們的晚年,以及我們的下一輩無法逃避的問題。

9. 這幾年來,「擬真化非人」領域長足的進步馬上就被導入到一個商機無限的產業裡,那就是色情產業。從虛擬偶像到矽膠娃娃,或是一個你回家後就會為你煦寒問暖的虛擬老婆居家系統,人類越來越習慣將親密關係的對象從人類延伸到非人類非生物的對象。

當AI為了模擬人類可以來到更為細緻的思考邏輯的階段,人類的感受、信仰、對親密關係的渴求,也會在一代一代的親密關係替代產品中經歷無數次的調校。

Frankenstein因為自我的醜怪而感到寂寞,它渴求一個伴侶。

看A片打手槍、看虛擬偶像買周邊、不停滑交友網站、donate可愛的直播主。反覆做著這些事情的我們,無時無刻都還是感到寂寞。

Frankenstein始終是個鏡相,它就是醜怪而寂寞的我們自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