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ne_l707
aLone_l707

乱78糟

《八佰》随手记

怎么说 也是让我看完买烟连抽两根的电影。

(依旧毫无逻辑,想到哪是哪)


开场很晕,晃 晃 晃。是因为太久没看大荧幕吗?还是因为战争片?原来是因为imax。所以,再看场imax版?


有好多好多戛然而止。比如:铺垫不短,但是 铺的没衔接上;比如 老舅混进租界失败,怎么被日本军抓住凌迟示众的?(这是不是租界列强态度的暗示?)比如 老算盘怎么跑走,最后一晚回头冲 然后呢?比如 谢晋元怎么突然爆发“全军冲桥”了?


群戏设定挺好的,几乎每个人物都有闪光点。有很多喜欢的角色。比如刀子,谁叫我从小就爱黑帮混子,那股有脑子、较劲的痞气。


如果前半程用端午视角叙事国民性,后半程是谢晋元传达看戏,那谢晋元真的是,出现得莫名其妙,被拖走得不知所然。

全片没看懂的人物。

知道自己是作秀工具,也奋力坚守;知道自己注定是被牺牲来唤醒国人,所以冲锋向前;最瓦特我的是,和日军领导赌,400+人性命,赌你俩谁男人?欸,和《八百壮士》契合上了。

1975版《八百壮士》好懂多了。一个普通男人的中年危机。在战争中寻找自我,用死伤证明自我意义。男人的中二病,“至死是少年”,这点很好懂。


日本军官觉得方记者很奇怪,英美记者说他“好像这一切都与你无关”。“记者”是要尽一切努力记录真实的,不被人理解,不奇怪的。逃过垃圾桥时,抢回羊拐托付的家书和人肉炸弹的血书,放弃胶片,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可能是因为相机已经被炸开,记录的影像已经损毁,抢回来也没用。也许是为了说明记者血性被唤醒。

毕竟最后升格镜头是,无数伸出铁栅栏的手,原本是干干净净的,逐渐染上战争血色。


普通人就是这样的,毫无战斗力,意志薄弱,贪生怕死,被时代裹挟的可怜人。普通人并不知道什么家国存亡、舍生取义、为国捐躯,活下去最重要。软弱、逃跑,不要以为自己多勇敢。一定得亲临死亡,愤慨,被激怒,被怒血冲昏头,最后奋起。老教授说“太过分了,太欺负人了”。不到跟前——高度自私的“人性”——不到跟前3、4次,不相信,不掉泪。

但命运坚持地告诉你,只顾自己,是活不了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国人的思维,怎么禁锢得这么根深蒂固。“自给自足”。我实在想不明白。

四万万人,被打了100年,依旧看戏。


你看苏州河对岸,白天看对岸惨烈的战斗,晚上仍旧灯红酒绿。白天看对岸打仗,晚上看台上武生戏。白天和鬼子干仗,晚上看对岸繁花似锦。

割裂,总是很魔幻。


上映,已经值得3星。

到底啥滋味?——能稍稍地正视“性”,坦诚“人性”,不容易。+1星。

洗澡时,想着要不要二刷?和外婆一起再看一次?很好奇他们看完的反馈。结果,大概率是让我更加坚定地放弃上一代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