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的生活隨筆
庭的生活隨筆

新手媽媽,與英文更有緣的日文系。 回頭看發現人生前段有太多空白,決定好好留下點什麼給往後的自己。 我的點滴日記和隨筆隨想。 英文專欄誕生,如果能讓大家也有那麼一點點喜歡上英文,那就太好了! 個人網站:https://www.notion.so/2c1bf3cc145e45c3bfe1f4de0cda17a1

笨拙地給予

也許我們都只是單純地,有時稍嫌笨拙地在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吧。

突然覺得自己童年所受的有限苦難,能在未來盡可能地替孩子的幸福鋪路,好像那些苦難多了一層意義,如此看來也是值得慶幸的事。


偶然間又看了不少育兒研究和教養文,多是如何處理孩子情緒、如何引導和父母自己本身該如何面對,以及愛與陪伴、陪讀對孩子的正面影響等等。

在閱讀的同時回顧自身經驗,發現現在自己想努力給予孩子的,其實都正是我幼時所缺乏所渴望的事物,欲極力避免的則是當時所遭受的,覺得難過恐懼的。

雖說是苦難,但似乎並非無法理解,也不是真的無法釋懷。那時畢竟仍是打罵教育盛行的年代,有時甚至我想稱之為打罵教育表演,是父母(尤其是傳統承受社會龐大期待的母親)為了對外(路人、社會、公公婆婆更甚是丈夫)證明自己是有盡責在教育子女的一種展示。

皮帶和曬衣架鞭策、罰跪和破口大罵都是基本。

還有一種華人社會的謙虛道德模範,大家庭團聚或是婆婆媽媽聊天時,不稱讚褒獎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偏向數落種種缺點,同樣也是展示。


青少年時期曾滿心埋怨,覺得父母從不曾花時間陪伴或真正關心自己,家裡吵鬧得只充滿處罰、斥責和爭執,沒有輕聲細語的試圖理解,沒有單純坐在一旁的靜靜陪伴和玩耍,也沒有過睡前故事,沒有「妳很努力了呢!」、「寶貝很厲害唷!」這類對他們來說彆扭矯情又直接的正面話語(伴隨害怕讚美會導致自大的心理)。

現在同為母親,好像能多少體會親職的難處。正像我想給予孩子自己不曾有的,對上一代來說或許就是財富、遠離貧窮,而生活水準普遍提升的現在,希望給予下一代的則是愛、支持、鼓勵和陪伴。


也許我們都只是單純地,有時稍嫌笨拙地在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