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Re: 網誌回歸?試比較Medium、SOSreader 與简书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網路上寫文開始嚴格講究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能打進特定的受眾族群?”

本文第一句的這個問題, @Vanessa 好像沒有回答到?

我的一個猜測,是從「原生網路媒體能夠/有潛力開始營利」的時候開始的。

在沒有營利考量時,應該很多寫作者在動機上只是自己「寫爽的」,頂多是和其他同圈子的部落客交流,例如公共議題圈,或是美食圈,或是旅遊圈等等。開始有商業考慮後,才會有「設定TA」的想法。

我之前跟一個接近40歲的政治圈前輩聊天,他說,很多做社會運動的人,「就像一個人對著大海一直喊、一直喊、一直喊,但沒人回應你」,除了這種歸咎於個人的因素,應該還有公共議題自帶的「公共性」,公共性很容易就變成「跟所有人有關」,所有事情都會希望所有人來關注,所以跟「設定TA」是矛盾的事情。

SOS 的「頭部化」的確是問題。但從商業上來說,也只是「選擇」而已。(1) 像現在這樣,靠著來自大頭的業務、經紀、訂閱分潤來維生,所以主要工作就是照顧大頭、想方設法留住大頭;(2) 要轉為(像他們原本聲稱的那樣)讓「所有人」都來寫作,那的確就需要花更多時間照顧比較小咖的作者。兩種做法在商業上,其實很難說誰對誰錯。

我有觀察到,去(2017)年8、9月左右,SOS突然出現大量的新作者,但訂閱人數和金額也沒很好看。我除了有被幾個新作者下臉書廣告、要我填對於專欄期待的問卷之外,就沒得到更多新訊息了(我也是會收到SOS電子報的人啊!)

另外,SOS 翁子麒在Medium寫作者的聚會上跟在場的人說,SOS即將改版成像是 Medium 那樣的完全開放註冊的平台,讓我覺得也有點幽默 XD 是去踢館的嗎?

至於《區塊勢》的訂閱開跑,我自己覺得還是會回到「專業」吧。我在去年6月訂《科技島讀》之前,我有很認真的看完「試閱」的文章,然後決定要訂(當時還特別寫了一篇文章)。但《區塊勢》,我也是從去年九月他開始試營運(作為免費電子報)就開始看,但內容實在太淺了,現在又突然說要改成收費,廣度不若科技島讀、深度不夠深、定價還比《科技島讀》高(科 169台幣/月 v.s. 區 199台幣/月),就讓我不想付錢啊哈哈...

最後我也想提一個「風險轉嫁」的問題:

(1)在這個自媒體時代,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

(2)投資理財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投資必定有風險,反過來說,有風險的地方才能獲利。

以前的媒體組織,大部分風險幾乎都是壓在資方投資的印刷機器、攝影棚、訊號發射器等硬體,這是在高進入資本門檻的寡佔時代,才能用資本築起降低風險的牆。既然承擔和化解風險的責任在資方身上,整個組織的主導權也在資方身上,媒體工作者不太可能有100%的自由。

現在的自媒體,你可以有100%的自由,但如果要以此為業,100%的風險也通通在自己身上。要把風險往外轉嫁的話,例如可以成為媒體的「專欄作者」,收入較穩定、某篇文章流量特低也由媒體方承擔,但某篇影響力特大你也得不到更高的收入。

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個選擇真的跟個人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你是不是一個願意、習慣、能接受比較大風險的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