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解決塞車的方案成了造成塞車的原因?

台灣從昨天開始放連續五天(4/4~4/8)的清明節連假,清明節和春節基本上是一整年之中,高速公路最容易塞車的兩個節日。

加上昨天是連假第一天,天氣超級好,返鄉掃墓潮+出遊車潮同時擠上高速公路。

在台灣,這種連續假期,高速公路通常會實施兩項配套措施舒緩高速公路的塞車問題:高乘載、夜間停止收費。

高乘載,指的是「必須三人以上才能開上高速公路」。

夜間停止收費,指的是凌晨0點~5點不收費。希望有更多人能利用夜間時段上路,分散車潮。

但今天卻有學者在新聞上說,今年清明節的塞車比以前更嚴重,就是因為這兩項措施。

李克聰指出,這次清明連假長達5天,許多民眾預期早點出門可免塞車,加上0到5時暫停收費的優惠,早早出門,沒想到以國5為例,從凌晨3點多就開始塞。
李克聰說,一般塞車大約要2小時才能消化完,民眾好不容易快擺脫塞車夢魘,沒想到7點開始高承載管制後,由於上國道前的地方閘道,都會以人工方式檢視車內是否符合3人以上才能開車的規範,造成閘道附近又大塞車,變成「塞上加塞」。

這讓人覺得非常困惑啊...... 直觀上理解,那兩項措施對於舒緩車潮應該只會有正面效果,但為何這個學者會如此詮釋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