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不是「地方版」也不是「社區報」的地方粉絲團:我是中壢人

由於我自己對(狹義的)政治更感興趣,所以特別想問,這樣的「社區報作為一種民主工具」與政黨、政治人物(不論新舊、不論建制或泛民)的關係是什麼?是傳統新聞學的「媒體就是站在監督政治圈的一方」?還是可能與政治圈的進步勢力進行某些「合作」?(發起人名單上的朱凱迪和周永康已經透露一些端倪。)這類型的媒體在面對政治議程、尤其是選舉時,應該都得面對這個抉擇吧?

想跟台灣以外的朋友分享一個地方性Facebook粉絲頁,由現任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經營的「我是中壢人」。

中壢在行政區上是「桃園市中壢區」,桃園市是台灣六個直轄市(六都)之一,除了六都之外還有11個縣(省轄縣)和3個市(省轄市)。在2014年桃園縣升格成桃園市(直轄市)之前,中壢區原為「桃園縣中壢市」。在還只有台北市和高雄市屬於直轄市的年代,中壢市的人口是排在所有「縣轄市」的前五名,算是相當大的都會區。

王浩宇1988年生,今年30歲,於2014年當選桃園市議員。在這之前的過程是,他在2011年當替代役的期間,成立了「我是中壢人」這個粉絲頁。退伍後自行創業,賣「除臭襪」和「超級傘」等稍高價位的生活用品。以店養粉絲頁,以粉絲頁養選票,最後以出乎眾人意料的高票數當選桃園市議員。這裡就先不談他個人在政治面的爭議以及在地方的線下經營,只談網路媒體的角度。

若從新聞專業、媒體專業看「我是中壢人」,鐵定是不及格的。但他真的是這個時代的新物種,更是奇行種。2014年明明已經用得票數證明他的模式對於選舉來說有效,但今年又要選舉了,三年多來還未見到相當規模的仿效者。

----以下是我2017年4月寫的內容,並略作修改----

我是中壢人成立於2011年3月,至今6年,Facebook粉絲頁人數為40萬。團長王浩宇現為桃園市議員(中壢區),在2014年11月當選時,粉絲頁人數為24萬,選舉得票數為該選區第二高票1.6萬,僅次於前中壢市長魯明哲,是台灣首位從網路起家「虛實轉換」成功的政治人物。

市場定位,我是中壢人是全台最大的「地方型生活資訊平台」。

有八成以上的資訊都與「中壢」、「桃園」有關,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塞車、淹水、颱風等資訊。我是中壢人並非單純的資訊傳播者,每天都會有數篇貼文,內容來自於網友的提問與請求,例如建議聚餐地點、家人/寵物走失、詢問公車路線等,透過群眾的力量解決群眾提出的問題。但內容不僅止於生活資訊,該粉絲團也會轉貼中央/地方的公共議題,且由於該團隸屬於政治人物,因此都會對議題表示立場。

這個通路同時也是王浩宇個人的官方發言平台,如對議題的立場、對質疑的回應、或「青年參政」的心得文。

前兩天桃園地區的高中第一志願武陵高中,發生了關於「朝會存廢」的爭議,主張「由校內公投決定朝會存廢」的王浩宇除了在粉絲頁上表示,會請校長到議會說明(武陵高中剛好於2018年由國立高中改為市立高中),也有武陵高中學生向「我是中壢人」投稿表示意見,幾乎可以視為一個地方公共討論平台。(但效果是製造衝突還是取得共識,就不一定了。)

編制與內容產製,內容以量取勝。自2012年9月於中壢火車站後站成立實體服務處。在王浩宇當選市議員之前,是由其公司「夥伴生活」員工一邊顧店、一邊經營粉絲頁。目前有2名左右的正職小編,粉絲頁每天發文數十篇,並未特別設定發文的間隔時間,與一般網路媒體的粉絲頁不同,這是由於其發佈的內容皆非自家原創,因此有無限的內容來源。由於該平台並非傳統的媒體組織,多數內容都是轉貼其他(新聞)網站、桃園地方團體等非原創內容,且為了搶快,有多次未經嚴謹查證即發佈的過失。在當選議員之後,則多了更多王浩宇個人的行程紀錄,例如市議會質詢、實地監督工程等。我是中壢人經常以Facebook的直播與「表情符號」機制做民意調查,這對於地方型政治人物來說,是有效的觀測輿論方式。

營利模式為以店養團。由於王浩宇是先創業、再參選,因此原本就是用「以店養團」的方式經營,當選市議員後,則多了聘用助理的預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