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宇私想
曌宇私想

在近25年的設計禪修後,腦袋正在經歷超過自己已知的未知意識旅行,將設計思想演化成人生百態的生活哲學。「曌宇私想」因此而誕生~在明空萬里的無拫宇宙中,將獨一無二的私人哲學思想化生活行為化。現在是一個思想藝術家。內在含藏平面設覺/手機視覺攝影雜人/NLP認知研究者/性靈與人性的說故事職人。

閒散度日的思想練習.01: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這樣說過:

「在哈佛大學念書時,他開始探討成功企業家的行為動機,經過多年研究證實:我們的世界只有三種人,分別是給予者、索取者與互利者。「給予者」願意樂於分享;「索取者」重視自己利益;「互利者」為得到可預期結果,願意相對的付出。

他發現能夠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的領導者,並不是「索取者」和「互利者」,反而是「給予者」。那些信奉「利他主義」的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往往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當「索取者」只注重自身權益、「互利者」只衡量公平往來,只有「給予者」的影響力,才能真正為團體帶來穩定而持久的力量!」(以上擷取-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書中部分內文與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0643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Give and Take


曌宇私想這樣想:

這其實和我的課程中所說的「能量爭奪」有異曲同功之妙(這典故大家可以去找以前的聖書:聖境預言書),當我們人與人之間有關係後(一開始也許也沒有關係,但是只要開始有一方想給或想拿,就會試圖建立關係了!),有人會給就有人會拿,有人想拿就有人會覺得應該要給,索取者和給予者就有這樣的功能,而互利者想的雙贏就會相對容易造成牆頭草狀態出現,只要能對自己有利也不會成為壞人,那何樂而不為呢?因此,這世界多半的人都是如此吧,我可以做個好人但是可別想我吃虧啊!

但是在人世間就是如此,在人類可進行的行為模式中,給予者帶給社會不需要回報的利益,但是做到流汗嫌到流淚吃力不討好的情況比比皆是,而索取者多半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很抱歉,多數的政客喊出來的口號與行動也是如此,因為政治是一筆好生意,有許多可為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而不是一種抱負或理想),互利者是聰明人,總是找到可生存的方式,讓事情可以順利,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再順便讓自己越來越有價值。

也許企業真的很需給予者,因為讓企業的成本降到最低,而且願意做的更多,願意承擔更多,但是有趣的是,作者說的給予者不僅僅只是員工的角色,更是領導者應該要站上的位置,那意味著不再只是關乎企業的營運管理以及營收和是否對的起你的股東,而是企業的存在更是站在整個世界的往更好方向前進的浪頭上,更應該成為改變世界、降低社會風險,減少污染、照顧周遭社區、保護員工與顧客的先鋒~成為對社會以及世界的給予者,不求回饋的協助社會更和諧更進步?!(我猜很多人會說:想得美勒~這麼簡單就好。嚄很明白,因為我也在企業中,但這不就是作者所說的:能夠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的領導者,並不是「索取者」和「互利者」,反而是「給予者」。那些信奉「利他主義」的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往往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我自己更希望做到的是~提昇互利者的感受,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讓三者皆贏的場面出現,雖然這樣還真難~但是有挑戰不也挺有趣的!!!

helena-lopes-PGnqT0rXWLs-unsplash

所以我反而覺得讓互利者提昇,也許才是接下來可以改變新型態企業模式的一種方式,互利者第一時間看起來明哲保身不會佔人便宜也不讓自己吃虧,但這樣的伙伴多半會慢慢的成為局外人,隨時一隻腳在內,一隻腳在外的準備撤離,然而當他置身事外久了,他也會開始慢慢的轉變兩極的狀態,不是索取者就是給予者。因此,我們更應該在教育中提造讓孩子學習「給予的藝術」以及「說不的藝術」,教導孩子在成為給予者之前,先學會辨識索取者的狀態,並接受對愛的認識與自身的特質,然後再經歷給予者的歷程,學習付出無私的愛(愛自己也能愛身邊的人,到最後同理並去理解而不是同情其他的人),最後成為一個互利者,自利也利他。

這我拍的,我自己很愛這一張照片,因為有一種自在的愛!!!

對我來說,到最後甚至沒有互利者也沒有給予者更沒有索取者。我們反而應該適當的使用這些角色,該為自己發聲時發聲,該保護自己時保護,該挺身而出保護他人時就應該要勇敢站出來,該成為放手的人就放手~~~~

一切都是中性寧靜的存在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