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通信
雜談通信

雜談通信,以談論日本文化與設計的小事情為主,和你一起了解東亞日本的不同面向。歡迎喜歡日本設計、日本文化的朋友追蹤 目前神奈川縣在住中。

日本的傳統色:來自季節的贈禮

入秋之後的東京郊外氣溫逐漸下滑,前幾週還在20幾度,最近就開始降到有點冰涼的10來度,早晨的氣溫也經常地下探至個位數,似乎在預告那個每次都讓熱帶島民凍得吱吱叫的冬季即將來臨。在東京的郊區,隨著氣溫漸低,伴隨而來的是成熟繽紛的秋色以及空氣裡各種氣味的轉變。對於沒有季節轉換概念的台灣人來說,在日本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季節遷移時整個環境的變化。

攝影 | 雜談通信

日照與生理時鐘的體感差異

首先是日照時間。在台灣我們擁有相對不太變動的熱帶陽光。雖然我過去住在桃園南部的小山城上,那裡冬季的溼冷也是不比東京遜色。但是不管北半球的日照如何縮短,在台灣的冬季,日照時間還是從清晨六點半左右一路緩緩走到午後五點,入夜再早也是大約六點左右的時刻。在日本因為緯度的差異,這裡的夕陽和黑夜來得早,秋季三點之後的陽光就不帶任何溫度。下午四、五點差不多就天黑,如同台灣的晚上七點。冬季更早,大約三點半就已是黃昏時刻。我這副來自熱帶的身體也常常不知怎麼地,自動地跟隨陽光的作息,天一黑就開始想吃晚餐。

除了日照之外,還有日光的顏色讓整個環境不同。也是因為緯度的關係,太陽光切進地球後照射到日本的角度與台灣完全不同。這使得日本的日光相對於台灣少了許多紅色與橘色。尤其到了秋冬時,日光看起來相對比較偏白、變成一種帶有粉白色與金黃色的光。在植物開始轉黃漸紅的秋季,搭配上這種高明度的色光也讓這些橘橘黃黃的樹林呈現出與熱帶台灣截然不同的景色。秋葉的枯黃與大地色經常給人一種黯淡或是枯萎不振的形象,但在日本的「秋晴れ」的日子裡,乾燥的空氣讓天空的藍發色更清澄明亮。同時這個明亮的藍天與森林中的綠、黃、紅葉的搭配,反而呈現出另一種繽紛、充滿能量的清爽感。

綜合這些季節帶來的顏色、溫度、氣味等等的「感覺」,讓這個北方島國有了得天獨厚的「色感」。

日本の伝統色網站 | NIPPON COLORS

傳統色: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觀察

到日本學習染色設計,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新世界。因此一開始也去圖書館惡補了許多染色相關的基礎,在染色工藝的世界裡才赫然發現日本使用的「顏色」與季節息息相關。知名的色票網站「NIPPON COLORS 日本の伝統色」上記載了日本傳統用色的色票,纖細的顏色差異搭配許多浪漫的漢字命名。(多半是植物,其次是茶的名字)譬如帶有藍綠的淺色「白群」、以茶花命名的土黃色「山吹茶」、帶有薄薄的紫色與輕盈粉紅的「撫子」等等。相信許多從事設計或廣告工作的人都曾經在這個網站上流連許久。但或許大家不知道,其實這些「日本の伝統色」並不是以日本傳統繪畫中的顏色為基礎,而是有點像時下流行的顏色擷取方式:從生活中找靈感。

在日本,大多數對於顏色的命名與配方,和日本傳統的「織品染色標本」有強烈的關聯性。在那個印刷技術還在版畫的江戶時代、或是更遙遠的過去裡,製作和服、浴衣的染色職人們為了互相溝通染色的技術、將一次次開發的配色,做成無數的染色標本流傳至今。京都市染色試驗場曾經發行「日本の色名」去定義每個顏色的名稱。而我目前親眼看過最完整的一本染色標本,是在無印良品銀座旗艦店五樓的無印圖書館的藏書:由吉岡長雄 所編著的「伝統の色 : 日本古来の染め色の解明と復元」,裡面解說了各種顏色的配方與命名,同時這些顏色也與日本的季節變換有著十分有趣的關聯性。

《伝統の色 : 日本古来の染め色の解明と復元 》
個人覺得去MUJI銀座旗艦店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五樓的小圖書館了。裡面的藏書可不是一般美術系圖書區能輕易翻到的經典。

舉例來說,秋天是吃栗子的季節,在台灣我們常吃的可能是糖炒栗子,而日本則是有「蒸し栗」這個將栗子蒸的柔軟充滿香氣的甜點。所以才有了「蒸栗」這個淺淺的黃色與些許灰綠的配色。「榛色」則是利用秋季榛樹的果實、皮、落葉、樹枝等自然材料做成的染汁染出與「蒸栗」相似但更帶茶色的中色黃。其他也有「栗色」、「枯草」、「落葉」「朽葉」、「洗柿」、「洒落柿」、「柿渋」等來自秋天的自然顏色。

「染色」本身是一個變動性很高的工藝行為,1公克重的染料差異就能讓顏色的表現截然不同,甚至在染色當下的氣溫、濕度、都會讓同樣的染料表現出不一樣的色感。或許正是因為染色工藝有著這樣千變萬化的特性,職人們才能自由地把眼前燦爛的世界重現於我們眼前。

如果你有機會在秋冬之際到日本賞楓或是踏青,請務必嘗試、去感受這裡季節轉變時的魅力。

高尾山 | 攝影: 雜談通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