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
野人

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妳」、「你」和敘述前提

直到一個多月之前,我還時有注意區分「妳」和「你」,但是後來一律寫作「你」了,這次真的不是因為懶。

/「妳」字的意義

我有時候還會注意很無聊的字形區別,比如動詞+于+地點這種無聊的事,這個「于」才是原本金文裡的系詞,而不是「於」。儘管後來是可以通用的,但近代比較正式的介詞也還是「于」。結果每次在書或網站上(甚至注音輸入法、字典)見到用「於」作介詞的,總覺得自己關注這種問題好無聊,然後嘲笑自己一番之後繼續讀書。

「妳」跟「你」的差別就不太一樣,要說錯其實多少也有錯,妳原來念ㄋㄞ,就是ㄋㄟㄋㄟ的意思,但是近代改讀ㄋㄧ,也算是一種語言的自然演化,所以這個意義上又不算錯。

然而區分兩個字,第一個奇怪的地方在於,我跟對方隔著螢幕聊天之前,居然要打探到對方的性別訊息,這樣才方便以區分「妳」跟「你」的形式去尊重對方的性別,那麼這種尊重不是本末倒置的嗎?這邏輯就好像,我想祝你爸爸身體健康之前,要詢問你爸爸死沒死過一次,一樣無厘頭。尊重區別不等同於製造區別和強調區別,就某些情況而言,無視區別有時候也是一種尊重。

第二個,如果以性別認同作為表述前提,對所有性別來說不都是很悲哀的事嗎?講話不是以雙方可能聊得來或者當下有話聊為前提,而是以對方是你所認定的性別為前提,那麼跟對方開啟對話的目的就不傾向於「聊天」本身,而傾向於「跟異性或同性聊天」...講起來還蠻符合多數男性的性心理,但「多數」也並不意味「正常」跟「合理」(「少數」更不意味,請少數們不要擅自激動)。

/無性敘述與無性心理

佛洛伊德一派的心理學大多建立在男性性表象的基礎上,尤其是被拉康詮釋過之後的學說,影響變得更廣泛。人剝離性表象會顯現出生存本能,好像是很有道理的。但現在作一種假設,假設一個封閉的村子,集中了一些剛出生的男孩,並對這些男孩進行物理閹割,那麼先天缺少性激素的這些孩子的心理表象,是先天缺乏?還是由性表象回歸到任何一種本源心理?

根據對這個思想實驗結果的猜測,我覺得性表象只給人提供了一種相對明顯的趨向性,人的本源心理應該至少是一種無性心理,儘管並不一定是生存(本能)意識。

僅僅基於這種不負責任的猜測,那麼性心理似乎是一種外殼,只是在這個時代它嵌套在本源心理上,在一個享樂時代又可能嵌套在另一種享樂心理上(比如在性行為的享樂意義大於生殖意義的前提下)。那麼假使如上面所言,與不知性別的另一方聊天的目的是聊天本身的話,性敘述就是完全多餘的,我把這種剝離了所有刻意性敘述的普通敘述叫做無性敘述。其實感覺這種敘述方式,多數女性還是蠻常用的。我有時會在小說裡做實驗,描述一個人所有行為跟對話,無論這人是哪一種性別都不會影響到總體結構。當然這只是一種極端試驗。日常語言裡的無性敘述就沒必要刻意迴避性敘述,但這樣一來,最直接的結果是它抹去了幾乎一切低俗的性玩笑,真是太清靜了。

由此推廣,多數敘述前提實際上都是沒必要的,比如我不愛跟民間科學家聊天,是因為對方邏輯功能失調,而不是因為他沒念過大學的身分。有這種敘述前提,聊天時就會避免錯過像費馬一樣沒念過大學的天才。(恩,意義就很廢。我喜歡。喜歡其它意義的請自行挖掘,不要問我,謝謝合作。)



/幾乎快比正文還長的閒聊;以及一個比正文標題還要長的標題;以及如果沒有前面那句廢話,這個標題要短許多的事實


講到字形的區別,我只會比較關注詞義上會引發分歧的,錯別字就經常會自然略過。錯別字這種不是我不在意,是有時候檢查好多遍都一樣會略過,這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我沒辦法用語言思考問題,只能先用圖像思考,再用語言表達。之前跟鹿醬聊天還說到,好羨慕能用語言思考的人,整理筆記會比較快,想到的話馬上能記下來。我這種十分鐘用速記或符號圖像之類的記下的文章,整理可能要花上一個小時,所以才超不喜歡整理筆記。

最近記憶力減退嚴重,有時候讀完文章留完言就忘記拍手,有時候留言好多條才想起來,弄得就好像是因為喜歡留言才拍手似的......想像,對方跟你聊過五六句話之後,通知欄徒然顯示對方喜歡並讚賞了你的作品的那種尷尬。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讀的書能這麼忘,是不是能省下不小一筆買書錢。

隨著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不曉得以後會不會衍生出[L尔][G尔][B尔][T尔]這類組合字,想像了一下還滿好玩的,就文化被政治搞得暈頭轉向這方面而言XD

既然講到恐同症患者,就有必要繼續得罪一下,有些恐同症患者會伴有陰謀論併發症,講什麼「同性戀多了,生育率會變低,人類就要滅亡拉~blablabla」。問都不用問,這人肯定是男的,自己母胎單身怪社會來的。

講到心理學,我比較喜歡榮格派,確切說是喜歡榮格的,他的作品比較傾向文化研究,跟設立一個基本元素作基礎試圖詮釋一切的佛洛伊德派有根本的不同。從外部解釋總也比從一個內部假設解釋更有趣。我高中時候喜歡佛的作品,但他的學問充滿了現象學的影子,這是我後來最討厭的。

好奇會不會有以前遇到過的那種「論文學家」在內心吐槽:不負責任的猜測還推論屁喔。
假設的前提不能作推論,同學您是要跟我一起反對佛洛伊德嗎哈哈哈?
換一種講法就不認識了的這種人啊......
還有不承認讀不懂就一定要誤讀的人吶......
還有拿個人觀點當衡量萬物尺度的人吶......
想起來都莫名火大,跟這種貨色聊天真的不如出門找個乞丐聊天氣更有意義。
話說好幾年前為了應對這種人我還專門寫了一種「零知識敘述」,讓對話能繼續,而這種人在對話裡得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識跟訊息。還有跟我一樣對這種人很壞心眼的人嗎?我在考慮把這個方法寫出來,如果有人需要的話,大家一起來作惡霸凌民間科學家X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不要抖內我這種人唷~抖內是用來表示喜歡作品的,不是用來做煩人社交的。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