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
野人

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閒聊|閒聊|

標題沒寫錯。另,廢文警告:放棄讀書轉而從別人文章裡追求意義的意義魔人請不要要求別人的文章一定要對你有意義~

就單純閒聊|,這個謝菲爾豎。

一開始用|做分隔符號單純因為好看,有段時間有點不想用,改為用//分隔,但是又覺得很醜。直到寫「經驗」的廢文系列,我才意識到|符號的正確歸宿。

謝菲爾豎是一個二元布爾函數的聯結詞,普通語言意義是前後兩者不同時為真。所以說類似「經驗|如何閱讀沒營養的長文」這種廢文標題,用謝菲爾豎分隔開的形式意義就是:「這篇文章是真正的經驗」和「我真的在講要怎樣閱讀沒營養的長文」兩個命題,有一個、或兩個是假的。所以說,廢文標題用謝菲爾豎分隔,非常貼切。

這種邏輯運算表面看起來表達力很有侷限,兩邊的命題至少有一個是假的,就這樣而已。但很神奇的是,謝菲爾這個人在二十世紀初證明了|這種運算可以表達所有常用的邏輯運算,比如「與」、「或」、「非」、「蘊含」這些最基本的。
比如 A|A 等價於 ¬A ,通俗解釋是 A或A至少有一個是假的,所以A是假的(非A)。
有或者 (A|A)|(B|B) 等價於 A∨B ,非A或非B至少有一個是假的,所以A或B至少有一個是真的。
等等。

所以說這篇的標題也可以解讀為:(閒聊|閒聊)|,也就是「非閒聊|」這種意義;或者按多數創作者們在用的用法解讀為 閒聊:閒聊「|」這個符號 這種意義。

寫完這篇文章我仍然認為,廢文最大的意義就是,即使我看似在介紹知識,但這種廢物知識你一輩子都用不上;更重要的是,這種廢物知識短時間忘不掉,佔據了原本要儲存有用知識的空間——於是這就成了我寫廢文最大的快樂所在:浪費讀者幾分鐘時間和一小部分腦容量,如果這條知識能讓你忘記一條很久以前學到的有用知識,就再好不過了!


文末閒聊

抄襲鹿醬寫了一篇閒聊文。

我一點都不喜歡讀廢文,因為浪費時間;但我超愛寫廢文,因為可以浪費別人的時間。
作惡真快樂~

經常會翻到道德楷模的文章說廢文怎樣怎樣沒意義,言外之意就是:「你他媽寫廢文的拍手數都比我的大作(自認為)的拍手數高,我他媽的就是嫉妒!」(這翻譯還算比較準確的吧?)事實上我作為一個人形廢文製造器,對這種評價沒有太多反應,直覺上覺得這種文章並沒有指向廢文創作者,而是指向他自己,最多也就是在標榜自己的「價值」,只是在途徑上借由貶低他個人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這樣而已。

我想到前幾天讀到一篇評價現代人寫文言文的文章,文章大意是現在人寫的文言文,文白混雜,不是也不像任何朝代的「標準」古文。我借此大意得到唯二的有效訊息是:這人的文言文多半是自學的;但是這人對文言文語言的直覺超乎常人地敏銳。
因為如果是系統學習過文言文的人,大多不會忽略歷朝歷代的文言文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白文被混雜進去,所以並沒有所謂「正統」一說;但這人又能發現、或者說總結出各代語言風格、用詞的差異,這在自學者當中又是很難得的天賦。所以說,他這篇文章實際有效的指向並非寫文言文的人寫錯了,而是指向他自己:「我讀的多、懂得多,你們寫的文言文不入我的眼」這樣。

其實大多民間自學的「大師」們很容易寫出這樣的文章,因為教材上很少會寫原則性的東西,比方說,一本教加減乘除的數學入門教材,附錄裡備註的卻是哥德爾不完備定理,這種教材恐怕是用來做行為藝術的。這些需要老師透過理念滲入講解中的東西,這些自學者沒機會接觸到。當然,或許在他們看來,書裡沒寫的就一定是沒什麼用的東西囉。

所以才有許多讀過很多書的自學者,一提到他的「專業」似乎有講不完的話,有別於傳統的「創見」超級多,每天幻想著自己的「學說」能得到專業人士的賞識,然而真的送到人家面前時又往往換來一臉尷尬。最後只能安慰自己「時運不濟」囉。

所以說,同為廢文製造機,民間大師+道德魔人們還是先管好自己這樣比較「有價值」。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