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爪君
小爪君

潜意识分析,演化学推理

談一談《小丑》中隱藏的俄狄浦斯情結,以及電影的潛在邏輯

俄狄浦斯情結:男孩本能中的戀母仇父心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一些鏡頭,能讓人不禁聯想到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男孩本能中的戀母仇父心理。其實,這種病態的俄狄浦斯情結,可能與小丑的性格之間有着重要的聯繫。同時,也是小丑後來殺死母親的關鍵原因。

俄狄浦斯情結

主人公小丑的心理年齡只有停留在俄狄浦斯階段,即3-6歲的戀母期。電影的前半部分有多處暗示了這一點:

首先,小丑跟母親住在一起。小丑和他媽媽不僅住在同一間卧室,並且睡同一張雙人床。而且小丑不在意,反而很喜歡告訴別人自己跟母親住在一起。提到這個的時候往往神情還有些驕傲,同時又極度渴望得到別人對這段共生關係的認同。

其次,小丑幫助母親洗澡。他媽媽雖然身體不佳,但還沒有到洗澡也無法獨立完成的程度。母子兩人坦誠相見,預示着他們心理的依戀關係。的確有一些民族的文化對此並不忌諱,例如日本文化能接受與父母一起泡湯,芬蘭文化可以接受一家人一起蒸桑拿。但小丑所在的哥譚市顯然不是其中之一。此外,兩人洗澡的鏡頭緊挨在在電梯「艷遇」的鏡頭之後出現,頗有寓意。值得一提的是,小丑在電梯里的艷遇,也是一個幼兒的媽媽。

小丑與母親跳舞戲。當幻想出來的約會結束之後,小丑回到家,電視里正播放莫雷脫口秀的音樂。小丑隨即扶起躺在沙發上的母親,拉着她一起伴隨音樂跳舞,母親很配合地跳了。她還聞到小丑身上的香水味,他便告訴母親剛才去約會了。男人約會完回家,其實不會想再跟父母發生過多的肢體接觸。因此此處可以理解為,由於約會的對象根本不存在,小丑把幻想出來的情緒轉移到了母親身上,母親也接受了。心理上,小丑佔有了母親。

假自我

母亲希望他能“给世界带来欢笑和快乐”,小丑一直牢牢记着这句话。由于小丑的俄狄浦斯情结,妈妈的这句话成为他准备用一生去遵守的信仰,因此除了造就了他成为脱口秀演员的理想,也让他活在了母亲构建的虚假超我里。

小丑的假自我,即是妈妈为他构建的超我。小丑经常把妈妈的话挂在嘴边,并引以为荣;就算没有喜剧天赋,仍然坚持要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因为他认为这样就可以给“世界带来欢笑和快乐”。丧失了自己感知世界能力的小丑,变得非常迟钝和麻木。为了能在与母亲共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也把自己的攻击性封印起来了。

因此,活在假自我下的小丑因为迟钝和麻木,呈现出懦弱的性格。工作时强壮的同事讥讽他,他不敢吭声;马路上被路人施暴殴打的时候,他只会横躺着,丝毫不做抵抗;当同事的暗算使他丢了工作,他只会通过撞玻璃自残的方式来发泄。整天唯唯诺诺的样子,使得小丑的世界处处充满恶意,几乎人人都能欺负他。

持续的失败让他丧失了现实检验能力。他时不时地会沉浸在脱离现实的自恋中,妄想某一天他因为践行母亲教给他的格言,成为了电视中最耀眼的主角,得到世界的认可。活在假自我下的小丑,是不是有些鲁迅笔下阿Q的感觉。

此时,小丑的真自我,只能被压抑在那本贴着色情图片、写满了绝望文字的日记本里。

無序

小丑從小生長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由於生活中沒有父親的角色,小丑小時候就已經在俄狄浦斯情結中取勝,心理上佔有了母親。從小丑的記憶可以斷定,媽媽此後也沒有再幫他找過繼父。從此往後,沒有人幫助他掙脫母親構建的假自我,帶他融入社會了。

雖然在現實中,社交能力低下的小丑沒有朋友。可是在他幻想的世界中,他是有心理醫生的,有許多聽眾的,甚至還有一個欣賞他的女朋友。

幻想時有一個片段:莫瑞正在脫口秀節目中講話,小丑通過不合群的笑聲、插嘴等「破壞秩序」的方式,引起莫雷的注意,最終獲得了莫雷和觀眾們的認可。可見,父親角色的缺失,使小丑不知道怎麼在遵守社會秩序的前提下,與別人建立好關係。

離奇古怪的性格背後,是他始終沒有找到與社會上其他人友好相處的方法。他對外部社會的認知,只能來自於那位始終呆在家裡的母親。

被壓抑的潛意識

看到母親的病史記錄之後,小丑得知了被隱瞞多年的事實:他幼年時曾遭受母親情人的虐待,身體被人綁在取暖機上,當時母親卻袖手旁觀,自己狂笑的精神疾病就來源於幼年時代的痛苦經歷。

由此可見,母親為小丑編織的超我,是一個為了保護她自己的謊言。小丑遲鈍的特點、唯唯諾諾的性格,就是母親所希望看到的。這樣的超我,使他陷入到不斷遭受別人暴力毆打的輪迴。

既然他們的共生關係,是建立在謊言之上的,得知真相之後,小丑立刻退出了共生關係。遲鈍和懦弱的小丑消失了,因為此時他的假自我破滅了。真實的自我從小小的日記本里奔涌而出,重新奪回自己的身體。小丑一瞬間變得敏捷、利索、富有攻擊性。

可怕的是,因為潛意識裡一直被壓抑着的是最黑暗的經歷,所以小丑的本我也是黑暗的。喪失了現實檢驗能力的小丑,此時流露出來的真自我,是極度殘忍、堅定、恐怖的。這個真我,即是從幼年對他施暴的母親男友那裡習得的隱藏人格。

當他發現自己的超我是母親用來控制自己的謊言時,他也意識到了母親是讓自己陷入被虐輪迴的罪魁禍首。這時,他從母親男友那裡習得的、被困在日記本里幾十年的本我,為了復仇,殺死了母親。母親當年放任男友虐待自己的孩子不管,男友的暴力讓這個惡變成了小丑的本我,封印解除後,本我形態下的小丑殺了母親,即是母親心中的惡殺了她自己。(另外,母親心中的惡,也不一定是她自己的,可以是從迫害過她的任何人那裡獲得的)。

哥譚市

小丑的精神疾病並非先天遺傳,電影中小丑是養子的說法暗示了這一點。那麼使他變成惡魔的是什麼呢?無論是母親為他編造的超我,還是父親的缺位,或者俄狄浦斯情結,這些問題的背後,又都指向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即是哥譚市社會的墮落。

在哥譚市,政客們陰險狡詐,社會福利低下,底層人的生活窮困潦倒。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導致母子倆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只能相依為命,陷入到固步自封的共生關係中。

幼年被母親的情人虐待之後,雖然醫院做了記錄,並且確診了他母親的精神障礙,哥譚市的政府卻竟然沒有剝奪她的撫養權。在哥譚市,弱者總被踩在腳底,沒人願意搭理。

小丑回歸不了正常生活了,只能繼續在兩個人格之間輪迴(殘忍暴力的真我,和軟弱遲鈍的超我)。被社會無情製造出來的惡,結局只能是被社會無情地吞噬。



原文轉自我的知乎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p/91608573 請勿轉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