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a_5yuan 放浪者五元
@wona_5yuan 放浪者五元

真港漂假深漂|真台妹偽東北銀|天涯江湖總是客。 台灣是原廠,香港是師門, 荷蘭是隱居2017,深圳是跑趴2019,日本是浪人2020。| 朋友們總說我像是三毛,可能是吧。既言三毛,在下五元。我得到很多標籤,於是每天都換一個身份去活。 我用人類學生活但是不做人類學。浪人是感性也是硬實力。久未使用中文,請多指教! IG:Wona.5yuan

「謝謝你我好欣賞你」該是對朋友的日常表白

人有悲歡離合,流浪6年的過程我明白了:

「人生中過客雖多,而陪著你跨過山和大海,穿過人山人海的人總是有。」

201906 攝於青海。 五元穿著在甘肅市區熟齡男裝成衣市集 所購置的飛行夾克 原想著上路也要作浩南哥(鄭伊健)的追隨者 隨即與司機大哥撞衫, 大哥十分開心的說:「嘿咱倆,真成了兄妹了!」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從來也沒得到答案。


冥冥中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風吹過的,路依然遠

你的故事講到了哪?




2014年7月,六年前,补樹一首『平凡之路』跨越了不同地區,傳唱在華語圈,也是在這首歌發行的夏季,五元開始流浪。

流浪久了最深的體悟是:

                    想抱就要抱。

還有,記得常對人說:

             謝謝你我好欣賞你、謝謝你我好喜歡你。


因為有些朋友是:你知道你這輩子只會見到他們一次。

有些朋友是:你知道他們永遠都在,可是你可能沒有機會擁抱他們。

在病毒沒有爆發之前我已然習慣朋友隔著skype/line/wechat擁抱,又或者有些人你不知道何時能再擁抱他們。如果你的人生也曾流動或者面對離別,通常會更容易有所共感。


                    對朋友們表白,來自於我們在彼此身上看到所有美好的事物。

我會開始在此嘗試華文/國語寫作,就來自於這句「我好喜歡你寫的故事,記得多發朋友圈」(微信上的臉書發文功能)。


近日常與友人Shik通話,

昨日他說:

「我未曾想到,上一次見到你的『血肉之軀』是兩年半前,而且我們兩的還互相弄得不開心。」


他著著實實地緊繃了下顎,用了『血肉之軀』,這個我萬年沒聽過的詞彙。繃緊了下顎念出來像是武俠片裡面暗流湧動的顫抖。我不禁像丐幫幫主一樣笑了出來,

而他激動地接著說:

「你別以爲我們現在聊得溫馨,當時我們可是挺尷尬的,弄得像鬧彆扭一樣。那天在學校偶然遇見了你一塊吃飯,我當時總覺得還要見你好幾次,然而我不知道你當時要畢業了,要離開學校了。」*註1


我說:

「其實當時我每天都很認真的計畫要見哪些朋友,因為我當時隱隱地焦慮,不知何時能再見面,但是我的朋友好像都挺無情的。」語畢我開始大笑。

              事與願違,在這個以個人為單位的香港社會,我們誰也見不到誰。*註2


不過我現在卻坦然十分,除了意識到什麼叫做時光荏苒,兩年飛逝令人措手不及。坦然是因為我最近意識到:

不論我去了何方,我常常想起那些人的談話和樣貌,生命型態和生活態度。他們成為了我的養分也陪著我跨過山和大海,穿過人山人海。他們是我大學結識的師長和朋友圈。



兩年其實就像兩個月一樣,在大學的時候兩個月見不到自己的朋友也挺正常。大學的朋友圈都一直在我身邊沒有離開過,即便我們可能一年只打了一通電話,或是始終沒有聯繫,但是突然聯繫也覺得像昨天在校園某處打招呼一樣自然。偶爾他們給我按讚便像是打了一通電話; 我看到他們發了動態/朋友圈,便有如朋友搭飛機來見我一樣。



而近日和Shik通話,我們大部分是有agenda的:

  • 日常通話是為了確保我們固定時間每日學習日文,打通以後開始各自學習,偶而討論詞彙和用法。即便隔了千里也像是相約到圖書館唸書一樣。
  • 互相督促project以及給反饋feedback:各自有一些生活提升或者嘗試轉化技能的計畫。審核彼此的作品或者生活省思,像是開會議打磨提案一樣。
  • 做彼此的顧問:
我前陣子給他做了唉居(instagram) 個人品牌創建的提案。我抓住了她的一個嗜好,定位了主題,瞬間取好了名字,把基底視覺設計跟運營方針都佈置了大綱。他說我取的名字甚好,當天就開設了公眾號*註3,我謝謝他讓我成為了偽品牌顧問。


他半年前便要求我成為matters 內容創作者,但是我始終沒膽。我的一干朋友都紛紛在談話過程中建議我在文字平台上成為創作者,要把我平時在社交媒體的碎碎念轉化成具有公共價值的分享。所以,大家好,我是五元,上台一鞠躬。



<註釋>

*註1 : 在香港或者其他不同國家的學校,自己安排自己要讀幾個學期的大學是很常見的事情,另外身邊也有很多人早早選擇繼續升學讀研究所。在台灣大家被安排好了課程和時程,會有一個班的同學,但是在香港,你要全權自己安排你要怎麼選課,要修幾個學期,寒暑假要修什麼學分,什麼時候要實習,什麼時候要交換。

*註2: 以後會寫關於個人單位這件事:台灣的家人和朋友總是無法理解我們在香港的日子。例如:為何會在大四才重新見到你大一聊過一次天的同系同學)。除了學制層面,也有豐富的社會經濟運作模式的不同。

*註3:Shik 的公眾號先暫時不公開,以後再廣邀社群諸友共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