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L
女巫L

我是女巫L,可以直接叫我女巫或是L,L代表Language。 (網站:https://witchlina.mystrikingly.com/)

隨筆 / 目標

每到新的一年,總是會給自己設定新的目標。
Bas Glaap on Unsplash

今天看了一篇TED演講,其中提到了一個滿有趣的現象,說是social reality。

內文大概是說,當你設定了目標,不要把它講出來,如果你說出來的話,有極大的可能不會實現,或者是比原先設定的更慢實現。因為在你把它說出來時,透過交流互動你創造出了一個假象,即你已經在做這件事情了。

為什麼有人總是吐槽說,說的比做得快,因為說的時候你說服了自己,你已經開始行動(而這個行動其實僅僅是說出口而已)。事實上,把你的目標説出來,你完成的速度會更慢,完成的機率也比較小,所以造成了有些人總是被指控「說大話」,因為他達成的,比他說出來的要差或要慢。

照這樣說,如果不把目標説出來,是不是我們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其實,那些把目標放心裡的人,會比已經說出自己目標的人緊張。因為他們沒有把目標説出來,沒有造成自己已經在做(甚至做得很好)的假象,所以他們覺得,距離完成目標還很遙遠,也因此,他們會更積極,也更快速地朝目標前進。

嘗試畫了我理解的演講內容

不過聽完這篇後,開始反思的我,卻有一些疑問。

第一,如果你沒有說出來,有誰能當你目標的見證人,知道你真的達到了你原先設定的目標。最後沒達到目標,自己稍微降低一下標準,似乎也不會有有人發現啊,這樣不是比較沒有壓力嗎。第二,只有社會互動才會讓你有自己在「做」的感覺嗎,那如果我自己寫在日記上,這樣紀錄的行為,不會讓我有已經在進行中的幻覺嗎。第三,似乎也有一批人傾向於,大聲向別人說出自己的目標(或在社交軟體公告),將自己放在壓力下,以便於鞭策自己,這樣跟這個social reality的情況似乎又矛盾了起來。


於是,關於目標,我又有了更多新的想法。

我開始回憶,我總是在新年時、學期初、生日時、拜拜時許下各種願望,大概是希望大家身體健康,希望某某考試能考好,希望能找到好工作等等。但許完願後,這些hope,就只是停留在那,等待有一天好運降臨。我開始思考,這些是我的希望,還是我的目標?如果是我的希望,那我就是被動的等待;如果是我的目標,那我就會主動的出擊。

我覺得,從I hope(我想要)到I want(我要),態度上可以說是從消極到積極。這麼看來,我所許下的願望,因為是願望,所以從來沒有強調我自己要努力爭取,而只是等待有一天能意外實現。想著想著,除了那些真的需要天降奇蹟的願望,比方說希望重病的家人朋友好起來,那些我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我是不是應該要從態度上表現得更積極些。

像是我可以將,我希望「身體健康」改成我要「每天運跑步30分鐘」。

像是我可以將,我希望「某某考試能考好」改成我要「每天這個科目讀兩個小時」。

像是我可以將,我希望「找到好工作」改成我要「增加技能專長/考到語言證照/更新履歷」。

這樣,就算真的把目標説了出來,只要能照著設定的步伐走的話,那些希望達成的事,肯定能有所收穫吧!這麼說吧,你以為只能在特定節日時許下的願望,其實是每一天我們都能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所以只要每一天我們都能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能朝向更大的目標前進,達成我們的願望。


突然想到,今年初在宿舍和室友一起跨年,我的New Year's resolution就是,希望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需要努力的目標)。有一位室友是希望疫情快點結束,能申請論文到哥本哈根做研究(需要奇蹟的願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