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L
女巫L

我是女巫L,可以直接叫我女巫或是L,L代表Language。 (網站:https://witchlina.mystrikingly.com/)

生活 / 高麗菜

關於高麗菜的一些小事。

今天來說說高麗菜。

在台灣的時候晚餐常常會有高麗菜,媽媽有時候清炒,有時候搭配蝦子或紅蘿蔔一起炒,炒起來脆脆甜甜的很好下飯,吃火鍋時,我也最愛吃高麗菜,喜歡讓它在湯汁中浸泡的軟軟的。記得最好吃的高麗菜是,有一次不知道去哪座山玩,在山上吃山產的時候點了一盤高麗菜,吃了一口後頓時覺得驚為天人,爸爸媽媽馬上在山上買了好幾顆高山的高麗菜帶回家。

來到英國後,我也想來一點家鄉味,於是在中超看到高麗菜後,二話不說的就買了一顆,但我體會到的卻是明明長的一樣,口感卻截然不同的料理,可能料理的技術不好也有關,但吃起來真的是不同品種的高麗菜。第一,那顆高麗菜我發現怎麼炒都是硬的,我以為高麗菜應該是要吃葉子,結果英國的高麗菜像是整片葉子都是梗,吃下去後感覺自己是在吃塑膠。第二,它竟然不會甜完全沒有味道,吃的我超痛苦的。後來為了趕快把它吃完,我把它切的細碎的跟飯一起炒,雖然沒有吃高麗菜的感覺了,但好歹補充一下纖維素。

後來有一次,我在宿舍附近的超市又看到了高麗菜,不信邪的我想說再給它一次機會,於是又買了一顆。結果,一樣吃起來沒有味道,又超級硬,感覺不是人在吃的,只好把它和韓國辛拉麵一起煮,強行賜予它辣味。於是我上網找了一下,發現除了英國,好像美國的高麗菜也很難吃,好懷念台灣甜甜脆脆的高麗菜,查完資料後,覺得或許是台灣改良的高麗菜「初秋」(註1)太符合我們的口味了,國外的高麗菜應該是沒有經過改良的,因為大部分都是直接用來做沙拉,很少用炒的方式料理,他們只要把高麗菜切的細細的就行,所以很硬的葉子也不會影響到口感,反而有一種脆脆的、涼爽的感覺。

為什麼今天突然說到高麗菜呢?是因為今天與一位中國的朋友見面,聊到一些料理的事情時,突然她問我,「妳都叫捲心菜叫什麼?就是一顆圓圓的那種。」「高麗菜嗎?還是萵苣?」「應該都不是,叫捲心菜還是包菜之類的嗎?」嗯?我懷疑了一會,拿出手機搜尋高麗菜的圖片,「是這個嗎,高麗菜?」她歪過頭來看了我的手機一眼,「哇,那我又知道了一種新的別名了,我在四川都叫她叫蓮花白。」我想像了一下,像蓮花一樣一片一片,最中間是白的,好像滿形象化的,又有點典雅的感覺。

那台灣的高麗菜為什麼叫高麗菜?我好疑惑,這一點都不形象,聽起來還很像是韓國的菜,但韓國的高麗菜也不叫高麗菜,叫做양백채(洋白菜),兩者完全不像。於是,結束今天的聚會後,馬上上網特地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高麗菜來自歐洲,應該是荷治時期傳進臺灣的,它的荷蘭語叫kool(註2),而其他的歐洲語言念起來也類似這個發音。然而,看到這個我的想法竟然是,台灣的農民真不簡單,竟然能把高麗菜改良的比原產地好吃,真厲害。

打到這裡我又突然想起,以前奶奶還在的時候,都把高麗菜的台語唸成玻璃菜。嗯,這樣它又多了一種新了別稱呢。


很突兀地來點語言知識,如果從音譯詞的方面來看的話,那高麗菜就是半音譯(原kool,取相似音kole),半意譯(像韓國高麗參고려삼一樣能讓人身強體壯功效)的組合,這樣有沒有突然覺得高麗菜這個名字也滿有趣的。

題外話,我現在學過覺得最厲害的音譯詞是可口可樂(Coca-Cola),名字看起來就很好喝,然後喝了會很快樂。但可能很難想像,它最原先的譯名叫做蝌蝌啃蠟(註3),聽起來有點噁心,難怪那時候銷售的不是很好,由此可見翻譯的美感還是很重要的。


(註1)【專欄】人類學家為何關心高麗菜的甜與脆https://newsletter.sinica.edu.tw/20191017p01/
(註2)台灣「高麗」菜源自韓國?專家曝:活在古代吃不到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30004
(註3)可口可樂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可口可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