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William

新加坡可能是华人世界的唯一曙光

韓國瑜之後,國民黨再無動員能力——寫在秋鬥遊行之後

109年11月22日,台灣的勞工團體,在野主要政黨包括國民黨和民眾黨一齊合作,發起了今年的秋鬥遊行。與往年以工運為主的慣例不同,今年的秋鬥主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反萊豬,二是反關台。在這次遊行發起之前,即使是偏綠的民調都顯示,反萊豬和反關台的支持度都超過半數。因此不少人在此次遊行之前,都對參加這次的遊行人數有比較樂觀的評估。倒是發起方內部預估的人數比較保守,認為至少會達到3萬人左右。遊行結束,雖然主辦方聲稱參加的人數達到6萬人,但按照主辦方會有意高估人數的慣例,以及觀察空拍圖片和現場感受來看實際人數可能比較接近主辦方事先的預估,即是3萬人左右。雖然主辦方,以及各方偏藍的新聞都在宣揚人數很多,會讓民進黨政府害怕。但實際上這點現場實際參加遊行的人數,對比即使綠營民調都顯示過半民意會支持的遊行議題,只會得出一個殘酷的結論,那就是遠遠不夠,相比之下甚至都算不上一場成功的遊行。

時間拉回到幾個月前,民進黨政府吃相極其難看得安排民進黨背景深厚的陳菊擔任需要超然中立的監察院院長,同樣引起了台灣社會一片譁然。當時,綠營的民調同樣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民眾都不支持陳菊接任監察院長。看民調趨勢和社會氛圍,當時的國民黨似乎認為此事大有可為,於是罕見地發動了兩次佔領立法院的運動。最後的結果固然如預料之中的以失敗而收尾,但讓人心寒的是,即使是國民黨在充足準備之下發動的第二次佔領立法院行動,也只動員了不到一千人到立法院外聲援。

今年的國民黨似乎在很賣力地學習如何當好一個在野黨,也十分謹慎地選擇反對政府的議題和時機。但以國民黨抗爭的結果來看,即使國民黨大肆發動運動來打看起來社會大眾過半民意支持的議題,也鮮少有人實實在在地出來支持,因此也很難撼動民進黨政府的既定政策,讓人可憐之餘,也覺唏噓。

國民黨如此寒酸的抗議成果,讓人不禁懷念韓國瑜還在的日子。2020大選已經證明了,在台灣支持韓國瑜的人不過552萬人,在總得票率當中甚至都不足四成。在投票之前大部分的民調不分藍綠,也都顯示支持韓國瑜根本不是主流民意。但韓國瑜在總統初選,乃至一次又一次辦的總統大選的造勢活動中,總是能在最低限度使用遊覽車的情況底下,動員數十萬人的台灣民眾前來參加。一時國旗飛舞,人潮湧動,民眾總能把造勢場合塞得水泄不通。當時,即使是民調都顯示韓國瑜會輸蔡英文兩百萬票以上,但看過韓國瑜的造勢場合後,民進黨的主流觀點都認為韓蔡最後的得票差距不會超過一百萬票。藍營甚至還有不少人有一定的幻想,認為韓國瑜會贏得總統大選。那才是真正的動員能力,那才是會撼動政府,讓民進黨為之震撼的巨大政治能量。即使是韓國瑜被罷免下台,民望跌至最低點後前來幫李眉蓁站台,仍然吸引不少的民眾前來參加,仍然能感受到現場的溫度,那也是李眉蓁在市長競選中唯一一次搞得頗有聲色的一次造勢場合。

韓國瑜黯然離開政壇後,國民黨單獨舉辦的任何動員和造勢場合,其現場的氛圍都冷得讓人可怕。這半年的時間已經證明,國民黨沒了黨產,離了韓國瑜,已經沒有任何的政治動員能力了。當時韓流式微,不少藍營的政治人物認為要切割韓國瑜,國民黨才會重新獲得支持。綠營的政治人物也貌似語重心長地勸告,韓國瑜會害慘國民黨。但事後看來,國民黨切割了韓國瑜之後,不但沒有獲得原本希望的選民重新支持,反而喪失了原本的韓流支持度,堂堂一個百年歷史的泱泱大黨,如今也是台灣最大的在野黨,慘得連一個有溫度的活動都辦不出來了。韓國瑜會害慘國民黨,但離了韓國瑜,國民黨連慘字都不配擁有。

看到不少藍營人士還在樂觀評估2022的地方選舉,國民黨有機會重現2018的勝利,因為民進黨政府在一直出包。但我感覺,整個台灣社會的氛圍已經和2016,17年的氛圍完全不同。民進黨已經秉承了2018年的教訓和經驗,更加嚴格地控制住了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不管事有線電視還是網路風向,都牢牢掌握在民進黨政府的手中。更何況國民黨自己仍然還十分虛弱不堪,可以預見的是2022地方選舉國民黨注定難以複製2018年的成功。別說進一步攻城掠地,目前的縣市估計也有不少會保不住。當下的國民黨,前路是一片泥潭,似乎是個死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