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inese Man
A Chinese Man

20+岁 tg频道:https://t.me/A_Chinese_Man 我还是习惯说些短话 欢迎关注

随感录3

    大概是初中的时候,我开始这么设定自己的未来要成为的“人”——“当然首先得成为人”这其实也是屁话,能想到这个问题并自我审视的,一般都不太敢说我已经成为“人”。不过这个行为有多少程度上是出于“有些事情是能做不能说”的逻辑也不太好说。总之它不是一个能够按顺序完成的,而是贯穿了人的一生的始终。瞧,我这么一说,那就等于是杀掉一切认为别人不是人的人们的优越了,真是罪不可赫。

    扯远了,我在内心对自己说,我要成为别人需要但他们不知道他们需要的人……挺恐怖的这个想法

    后来在杨德昌的《一一》里听到洋洋类似的台词,实在是柔软地刺中我心头。

    这个想法可以引申出好多,我先举个例子说说我现在想到的,像伊恩布鲁玛一样,大概是初中开始,我对人们并不愿意提出来或者说并不能提出来的要素(史实、个人故事、真实感情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我对我这些行为的动机的自我解释中,有一个实用主义的倾向就是,我认定(注意了,是没有实际论证过程只靠自己的片面观察的感性认定)这些要素对于事件是有影响的,尽管人们常常试图忽略、忘记它们。但事件还是像Termina上空的月亮一样到来,而现实中是没有林克的。

   这里的事件并不只是正在发生的,而是涵盖了时间轴上的现在、过去以及未来,现在和未来好理解(应该吧),过去怎么解释?过去发生的事件,最常见的被影响的方式就是遗忘吧,记住需要的,忘掉不需要的。可笑的是经历事件的人还活着,事件通过其参与人这一途径,也成为了影响现在与未来的因素。

    之前说的那个实用主义的倾向,我还是有自我反省的,怎么分辨得了哪些有影响哪些没有呢?在发现我并不能给出这个答案之后,便不管这个问题了。一切被遗忘的、不愿或不敢提起的、被置于那无人问津的影之神殿的事与物,我都去留心、观察。那么这样看起来似乎又与实用主义没有关系了,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