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民
王庆民

中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希望为没有话语权的边缘人群发声者;致力于改善民权民生,做些实事

《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大附中/上海中学的请愿信》

(按标题顺序排列)

尊敬的

刘伟校长

黄进校长

廖祥忠校长

董奇校长

许宁生校长

吕建校长

刘彭芝、翟小宁校长

冯志刚校长

各校各位学者及全体师生:

我是一位学生,由于一些原因,我遭遇了极严重的校园暴力以及相伴的网络暴力,身心受到极大创伤。因此现在我写了关于防治校园暴力的建议书并发送给新闻媒体、知名学者、政府机构、社会活动人士及各大高校和社科机构,希望能够为社会关注和解决校园暴力、网络暴力以及其他教育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提供一种参考。我不仅是为了自己,也希望能够帮助比我更悲惨的受校园暴力伤害的百万千万孩子。

如果建议信中提及的那些制度或机制现在已经实现,最近数十年来遭受校园暴力伤害的百万、千万乃至更多未成年人,就不会遭受这么多的欺凌,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痛苦,即便遭遇校园暴力,也能早些被制止、被救助,更有充分的证据追究责任而不是苦于证据不足无法追责,更不会像现在遭受各种误解、冤屈,以及带来的歧视、排挤和各种长期的、严重的、永久的伤害。

我亲身经历过校园暴力,同时也亲眼目睹、亲耳听闻了许多发生在身边的相关校园暴力事件,有许多孩子就因为青春期受到欺凌,身体被伤害、精神被击垮、尊严丧失,如同花儿凋谢,原本应该美好的青春被毁掉,甚至一辈子留下阴影、对成年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具体危害我已经写到发给你们的文章中了)。正如我在建议书末尾所说的:

“每时、每天、每月、每年,都有未成年人在受校园暴力的摧残,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就有数百万、数千万孩子被校园暴力伤害(中国缺乏统计数据,可根据一些调查及类比日韩及港台地区的校园暴力发生比例、件数推算中国大陆数据),让他(她)们的童年、青春充满伤痕、黑暗,甚至终生都自知或不自知的处在青春的阴影的笼罩下,原本健康快乐的生命变得晦暗、阴暗,充满悲剧的度过一生。

当发达地区的大多数孩子都生在阳光下,得到充分的呵护而无忧无虑的生活时,还有许许多多孩子,尤其生活在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的学校环境的孩子,经常处于被欺凌、被伤害的生活状态下,每日每年都处在恐惧、屈辱与痛苦之中。他们是被大多数人因“幸存者偏差”而有意无意忽视的人,是因缺乏关注与关爱、甚至被校园暴力旁观者冷漠以待而受到在遭遇校园暴力后的二次、多次重复伤害的人。他们本性与其他普通孩子一样纯良,命运却与正常生活的孩子迥异,饱受校园暴力的伤害,这何其不公?连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有法律保护、都给予其各种改过自新的机会与条件,这些无辜(或者所受伤害远超其应该承受的程度)的校园暴力受害者为何却无人帮助、甚至还要受到更多误解、面对冷漠无情的世界?黑白颠倒,善者无善报,恶者无恶报,甚或软弱善良之人饱受欺凌,凶顽恶毒之人却人生之路顺利无阻,通过欺凌剥削他人走向成功。黑白颠倒,善者无善报,恶者无恶报,甚或软弱善良之人饱受欺凌,凶顽恶毒之人却人生之路顺利无阻,通过欺凌剥削他人走向成功,成为既得利益者,天理何在?”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对于未成年人的世界,同样如此。未成年不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不是青少年生存于丑陋的丛林法则环境的遮羞布。我们不应该对未成年人遭受的来自同学、同龄人、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伤害作壁上观,或者轻描淡写。我们必须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制度建设、社会参与,推动防治校园暴力的制度化、法制化、公正化、普适化、公共化、科学化、透明化。要让防治校园暴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每一起校园暴力事件都得到相对更为公平的处置;让每一位未成年人都得到平等的对待,让受伤害者得到公道和救济,让加害者受到惩罚和真心悔过;让社会公众,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公民们都普遍的、广泛的参与到防治校园暴力的进程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同样,少年愚则国愚,少年凶暴则社会凶暴,少年压抑则国人压抑,少年谎话连篇则中年人诚信缺失,少年蛮不讲理则国民胡搅蛮缠,少年三五成群寻衅滋事则成年后拉帮结派狼狈为奸,少年学生时代不独立思考和有批判思维则工作后冷漠因循忍耐服从,少年阴险虚伪则成人狡诈阴毒……为了我们的下一代的成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改革教育、增加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强化治理,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受孩子们不再生活在恐惧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平等的、自由而不受外界伤害(尤其不受同侪欺凌)的前提下学习与生活,让每一个生命都快乐、自由的成长。

虽然解决校园暴力问题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必须尽早做、尽快做,尽各自所能去做,尽可能让更少的人受害。反欺凌行动的迟缓,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未成年人受校园暴力的摧残,时代虽然在不断发展,他(她)们的青春却只有一次,无法重来。防治校园暴力,迫在眉睫,不能拖延。

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建议,我决定向教育部、公安部实名举报欺凌我的学生以及当时失职渎职的老师,并将个人治理校园暴力与网络暴力的具体建议公开发给以上各部委,以及如南方周末、央视、中国之声、凤凰卫视、新京报、澎湃新闻、联合早报等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此外,我与多名媒体资深记者、电影导演、作家、大学教授保持联系,他们对我的遭遇表示同情,为我的维权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许多人的名字暂时不方便公开,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此外,我也向包括贵校在内的全国各大知名院校发出请愿书(即本文),将我写的关于防治校园暴力的建议信发给你们。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以人文社科院系为主的高校,在校园暴力、网络暴力、青少年成长、教育改革、公民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自然应当仁不让的成为高校中的先驱和表率。我希望你们学校及相关院系也能在研究校园暴力的成因、背景、危害及如何治理方面得到创造性、实用性成果。

正如我在《建议书》中提到的,要建立专门研究校园暴力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校园暴力发生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方式,为治理校园暴力提供智力支持。委员会应包括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公安和司法界专家(例如刑侦专家、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学者等)、传媒学专家、科技与医疗卫生专家及其他有与治理校园暴力相关的各种专长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进行分学科、跨学科研究,并与学校及政府、NGO等对接,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极大的加快防治校园暴力进程,在防治校园暴力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性、革命性进展。而高校无疑是该委员会运转最重要的平台,而高校师生则是研究校园暴力问题的中坚力量。

如果人大携雄厚之社科研究实力,让社科类院系的师生集思广益参与校园暴力与网络暴力问题研究,辅之以充分的研究经费投入,必定会取得巨大成果。而人大利用自己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更是足以将防治校园暴力的研究成果推向实践、让社会广泛关注校园暴力、让政府、司法机关、学校、NGO、新闻媒体发挥各自职能,让学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政府公务员、警察和法检狱政人员、社会活动人士和公益人士等有关各方根据你们的研究来科学合理的参与到防治校园暴力中来,共同为防治校园暴力而努力。如果你们这样做,将会惠及亿万未成年人,让未来的孩子们不再受校园暴力的伤害,都能安全健康的成长。我在此替受校园暴力伤害的孩子们感谢你们,他(她)们知道你们的努力后,即便没办法直接道谢,内心也会感谢你们的。

希望你们阅览、留存建议书。这也算是我为防治校园暴力做的一点微小的贡献吧。我之所以用快递方式寄给你们纸质信件而不是发邮件,就是希望更为严肃、正式,而且也有据可查,查到寄送人和收取人。也会向媒体透露我将呼吁书发给了你们,如果相关媒体到时与你们联系,希望你们也有合适的回应。

                                          王庆民


  公民身份号码:41052619940310xxxx


                       手机号:176xxxx6135


致中国政法大学的请愿信与致其他高校的差异部分(如图):


将请愿信发往中国人民大学的EMS邮递单(如图):


将请愿信发往中国政法大学的EMS邮递单(如图):


致北京师范大学的请愿信与其他高校的差异部分(如图):

将请愿信发往北京师范大学的EMS邮递单(如图):


致复旦大学的请愿信与其他高校的差异部分(如图):

(注:致复旦大学的信是我当面递交,无使用EMS):

将请愿信递交给复旦大学综合办公室,一位王姓工作人员接收的信件,接收时还莫名其妙的对我充满怀疑。但办公室不允许拍照,我只拍了外景(如图):



致南京大学的请愿信与其他高校的差异部分(如图):

将请愿信发往南京大学的EMS邮递单(如图):


致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请愿信与其他学校的差异部分(如图):

将请愿信发往人大附中的EMS邮递单(如图):


致上海中学的请愿信与其他高校的差异部分(如图):

将请愿信发往上海中学的EMS邮递单(如图):


致中国传媒大学的请愿信与其他高校的差异部分(如图):

将请愿信发往中国传媒大学的EMS邮递单(如图):

(注1.发往不同高校和中学的请愿信都是分开的,在这里合并为一篇文章只是为了阅读方便。因为除一部分内容外,请愿信大多数内容都是相同的,只有各学校不同特色、在防治校园暴力中扮演的角色应有差异的部分,我所写的略有区别)

(注2:以上请愿信均书写和发送(当面递送)于2018年上半年。我在请愿信末尾附上了完整的身份证号、手机号,但各校均无回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