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齊佐飛力尼克
斯齊佐飛力尼克

读读,想想,写写。

思考“不喜欢中国,就不要来中国赚钱!”观点的合理性

我曾经以为这是立场先行的时代,只要表明立场“我爱中国”、“我是中国人”、“我支持一国两制”就能明哲保身,万事大吉。看台湾的综艺节目,艺人朋友的话语中一旦出现“我们中国人”、“全省”等字眼必然会出现表示赞赏和好感的弹幕,也不管这是否出于“中华民国”和“一中各表”的惯性思维,表示肯定,就等同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一举两得。

公众人物们“被迫”戴好头盔,在各种场合和日子里申明立场,社交平台变得乏味且讨好。殊不知,现在立场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和立场百分百一致的言行。也就是说,任何对中国的负面片段都可能让你成为岌岌可危的叠积木游戏中的输家。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在这个民粹横行的时代了,国家=土地=政府=执政党=官员=执法人员=人民=境内所有的事物。爱就是全部,爱就是全然接受;不喜欢他过长的头发,那就是不喜欢他;不喜欢,那就不要来了。

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些有自觉不能太mean且自认是大度的网友理所应当地说出“可以不喜欢中国,但是不能接受立了牌坊又当婊子的行为。不喜欢中国,就不要来中国赚钱!”这样霸气十足的言论,看似逻辑通畅,对部分“愤怒”的人来说还很解气,但略微一想,这不过是如孩子过家家般的幼稚思维,把国家化身成为自己,你不喜欢我,就不要和我玩。

外籍人士在中国生活工作,通过合法的途径产生价值而获得回报属于公平交易,他们产生的价值同时也为国家增加税收,因此他们并非不劳而获,来到中国后在轻易路边捡到一笔钱存进自己账户里的人。而如果要批判外籍人士更容易赚大笔的钱,这时候就应该思考一下这个结果是外籍人士的能力问题、市场导向问题还是当地政策问题了。而这些问题,都不能成为如此批判外籍人士的理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他们有无产生真正的价值,但往往没人提及,所以我可暂且把这种批判看成仇富的妒忌心态吧。

缩小一点看,正如我们很多人,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也不喜欢所供职的公司,但还是选择通过工作获得公司的报酬。所以当我们对公司的制度、薪资福利、行政活动等产生疑惑并提出批判声音,希望有所改变时,就该被革职吗?或许会有这么一个质问:有些人不但不喜欢公司,还搬石头砸公司的玻璃呢?这样的质问下意识地把不喜欢公司和砸公司玻璃划上等号,把合理行为等价为犯罪行为。砸公司玻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拎清,也不难拎清。

而现在的“不喜欢中国”在大多情况下只是对中国的一些不合理现状发表意见,如人权、言论和法律等层面上的具体事件和问题,这些真实的存在大概连很大一部分中国人都无法否认,因此我们是否要把所有承认问题的人都定性为“不喜欢中国”呢?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由历史、文化、法律、人民等元素构成的复杂整体,所以在“不喜欢中国”后面加一个“的XX”作为补语会让句子更加完整,也更容易理解其本意。如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中国的计划生育”、“我不喜欢中国的文化限制”、“我不喜欢中国法律对性侵行为的漠视”等,这能等同于“不喜欢中国“吗?当然不会存在一个完美的国家,如果不喜欢中国的某些缺点,就默认其全盘否定了中国的全部,这难说不是一种不自信,一种强买强卖的霸道行为。

来不来中国赚钱从能动角度来讲是一个主观行为,只要合法合理,便无可指摘之处。不喜欢,不来,可称之为有骨气;不喜欢,仍来,原因五花八门,不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现在常见的情况是,大量网民试着通过举报按键来诉求更高权利来“消灭”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而这个武器往往是默许使用的,并且见效甚快。从结果论上看,中国政府亦赞同这种观点,对其而言,这种旨在消灭批评声音的做法是顺水推舟,借刀杀人。如果我们也认可这样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是在为我们自己贴上封嘴的胶布。

我能理解存有“不喜欢中国,就不要来中国赚钱!”想法的人,他们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国家被“诋毁”,一时间没有辨别出这种“诋毁”是针对什么,更不知道这种“诋毁”有时候是一种良性的推动和改进的助力,所以他们讨厌发出所有声音的人。但是讨厌一个人与举报一个人、消灭一个人是有着质的区别的,我们多年来追求的和谐共存理念不该在这么浅显的问题上便荡然无存。

对于曾让我与友人冲动断交的另一低智言论——不喜欢中国就移民,我便不屑多言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