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han
Vithan

經營著一個小小百貨商店 會隨手記錄些有趣的客人 喜歡哲學 心理等 各種社會科學 擁有很多天真的信念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自在」

從高雄市補選,看看現在的民主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開頭講點時事吧,高雄市市長補選在上週六告一個段落了,我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高雄人,對這種被媒體聚焦的感覺很不習慣,在這之前新聞報比較多的會是台北啊新北啊發生了什麼事,然後我們高雄人就在旁邊吃瓜看戲,順便在嘴個兩句,但其實好像跟我們也沒什麼關係,但是從2018年韓國瑜開始要選高雄市市長,高雄市就再也沒有安靜過,那個時候吵的議題有什麼愛情摩天輪啦,什麼去太平島挖石油啦,各種奇奇怪怪的議題都推出來,但因為我在國外,雖然沒辦法真正感受到在高雄的氛圍,但是就選舉以往的經歷來說,還是多多少少可以想想得到,而且說真的,我那個時候一直覺得韓國瑜就是一個陪選的,畢竟民進黨在高雄也執政了十幾年了,又有人說高雄是民進黨的大票倉,所以基本上也沒什麼懸念,但是當然結局大家也知道,最後是韓國瑜當選嘛,那時候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反正換個黨做做看嘛,就是有競爭才會進步啊,那那個什麼愛情摩天輪還是要去挖石油的政見我也沒把他當回事,選前的空頭支票真的看多了,也不會把他當真,想不到後來竟然搞出去選總統啊,到罷韓,再來到現在的補選,哇,熱鬧的很


我今天也不是要來評論高雄市的選舉啦,只是這次的選舉讓我想起我一直以來的疑問,就是民主真的是一個好的制度嗎?先說一下我的結論,我覺得民主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精神,所有國家都該奉行的原則,但現行的操作模式無法真正的落實這個精神,為什麼開始會有這個疑問呢?我從以前我就對「少數要服從多數,多數要尊重少數」這件事很不以為然,這句話被認為是身為現代公民需要遵守的原則之一,但是每次看到這句話我就會想那如果我一直是少數呢?是不是我的意見就不重要?就是說我可以感受到多數人的那種高傲,就好像在講,我們就是人多啊不然你想怎麼樣?


其實關於民主能講的事情太多了,連從來沒有行使過投票權的國家都在談民主,而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上海考察的時候說了一句讓人很費解的話,他說,「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的。」我自己是不太理解他所謂的全過程民主究竟是什麼意思啦,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即便在一個由共產黨治理下的國家也認為民主是一個值得發揚的價值,這就讓我很好奇,我們所說的民主究竟是不是一個同一個東西,還有民主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了一種普世價值


前一陣子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哈拉瑞在他的<<人類大命運>>這本書中有提到民主相關的話題,人類大命運這本書是哈拉瑞推出人類三部曲的其中之一,另外兩本分別是人類大歷史跟二十一世紀的二十一堂課,這三本書都是我會一翻再翻的書,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激發我進行更多的思考,是我非常推薦的一個系列,說回來人類大命運,他說民主從何而來,是當你相信人比神重要的時候,民主才會誕生,也就當人文主義興起之後,民主這個概念才在人們心中萌芽,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你看不管是中國古代或是埃及法老的時代,人們大多相信的君權神授,所謂君權神授就是神賦予人權利去統治一個國家,給當今帝王一個治國的合理性,你看以前中國的皇帝又稱天子,天的兒子,埃及法老是神的化身,還有像是日本天皇也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孫,所以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宗教跟政治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但是到了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的思潮大量湧現,人們開始以人作為思考的中心,人權相關的概念也在那個時候興起,包括女性主義還有自由主義,也是在那個時候人民有了自己的國家自己作主的想法


這個想法延續至今就變成民主,也慢慢演變成不同的憲政體制,不論是議會制還是總統制還是雙首長制,就依照不同國家的風俗民情,制定出適合當地的政府運作方式,就台灣目前的現況來說吧,比較偏向總統制,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由不同的政黨推舉出候選人,由人民直接進行投票,選出國家的領導人,這樣的運作方式看起來是十分合理的,也充分落實了主權在民的精神,但現在台灣的政治生態卻讓人搖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認為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還是在民眾獲得資訊的方法,畢竟要在兩個候選人間做出選擇,一定要有足夠的資訊讓我決定選誰好,不論是政見也好,或是他的相關經歷甚至到個人的品行,都是我判斷他夠不夠資格領導我的依據嘛,所以資訊的來源就顯得變得非常的重要


以前民眾的資訊來源大多來自少數的廣播節目,或是報紙,以前我媽媽那個年代看電影前都還要先看五六則政令宣導的廣告,相較於現在顯得比較一言堂,也就是政府說什麼就是什麼,媒體也只是一個宣傳的角色,自然民眾的評判空間就比較有限,更不用說還有所謂的白色恐怖,當然那個時候人民還沒有投票權啦,解嚴後,言論自由的觀念慢慢的植入了每個人的心中,電視節目也在那個時期大量的出現,從老三台到現在的一百多台,為了吸引民眾去選擇自己的節目,自然就會越做越偏激,畢竟要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並不容易,但要針對一部分人的喜好還是做得到的,更不用說現在的網路世界,就我自己的情況來說吧,我好久沒有看過電視節目,以前在台灣的時候就是這樣,因為追劇啊看書已經佔掉我大部分的時間,最多也就跟家人吃飯的時候配點新聞,更不用說2000年以後出生的小孩了,大概百分之九十的資訊都是來自於網路,而網路最可怕的事還包含了大數據演算法的介入,會去播送合你口味的東西,更去加厚那個同溫層,在網路上任何興趣都可以找到相應的社群論壇,不管是動漫還是遊戲或是你喜歡健身,都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情報啦,或是分享自己的作品,本來這是非常好的一種人與人間互動的方式,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人們開始集結成一個小團體的同時,就是把其他人排除在外的開始,這個現象放在政治上尤其明顯,藍綠兩黨間支持者互相仇視對方,互相罵對方是網軍啦綠蛆啦還是藍腦,好像都忘了,我們的出發點都是要讓這個國家更好,我們關心這個地方。


前一陣子吹起的韓國瑜旋風到罷韓再到最近的陳其邁大逆襲,雖然我沒辦法很精準的分析這一波一波風潮的形成原因,但每一次這種現象出現,都讓我很擔心是不是心理學所提到的從眾現象所導至的,講白一點就是他會不會是一種跟流行,就是我們台語說的西瓜挖大半,簡單說一下這個心理學家怎麼去解釋從眾的這個現象,心理學家們對從眾的定義就是個人或群體中的少數,在想像或者真實存在的群體壓力下,放棄原有的態度,改變自己的行為或意見使其與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產生,是因為當個體態度與群體不一致時,個體會需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這個時候呢從眾行為就是一種「個體試圖用來解除自身與群體間衝突,增加安全感,以求得心理上平衡的手段。」我覺得這並不會很難理解啦,畢竟人是群體動物,為了好好的融入群體之中,不免要作出相應的妥協吧,這個倒也不成問題,畢竟投票是匿名制的嘛,你可以表面順應,但是投下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但我比較擔心的在這個順應的過程中,有的人是不自知的,默默地就被潮水推著走,人家說誰好就投誰,說挺誰就挺誰,漸漸就淪為政客操縱的一枚棋子,好像民主的精神就變得本末倒置了吧,這是我現在比較擔憂的地方


最後再來說說我理想中的民主,我覺得真正的民主是真的要達到完全地主權在民,不是只有大部分的人民而是所有的人民,人少的時候,要統合所有的人的意見是可以做到的事,就像一群朋友四個人要決定晚餐要吃什麼,有人提燒烤啊或是火鍋啊,不想吃太多的人會說吃個小吃之類的,也有可能會有人沒有意見,怎麼去決定要吃什麼,一般來說我是覺得不會投票啦,畢竟四個人要投票應該沒什麼結果,還有點蠢,比較可行的方法應該是去選擇一個折衷的方案,每個人都稍微退一步,選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地方去吃,但是這個方法人數一多就無法施行,不要說整個國家啦,一個三十個人的小班級就做不到,但是我覺得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符合民主精神的選擇方法,顧及到所有人,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當然我也知道這沒辦法真正的去做到,畢竟人百百種,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零一種意見,只是我在想啊,在現在自然科學當道的社會,好像已經越來越少人去研究社會科學,去研究出一個更能符合現代的制度,來提升人民福祉,我覺得科技進步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表象,整個社會沒有相應提升的話,很容易因為一個小災難就瓦解了


好啦,這純粹就是一個社會組的小感嘆,我看到越來越多高中生不願意選社會組相關的科系,覺得這個沒前途啦,賺得的沒有比自然組多,如果你告訴一個人說,你哲學系的還是歷史系的或是社會系的,人家下一句一定會問你,啊這個以後要做什麼工作?會不會找不到工作?我是覺得滿可惜的啦,因為這種人文相關的科系,研究的是人的內在,是可以讓人由內向上提升的


以上是我在podcast 的談話內容

歡迎有興趣的人,上去聽聽,將在以下平台播放: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spotify

感謝支持~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胡蘇亂想/id1526447830?i=100048851643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