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han
Vithan

經營著一個小小百貨商店 會隨手記錄些有趣的客人 喜歡哲學 心理等 各種社會科學 擁有很多天真的信念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自在」

客套不是禮貌



今年一如往常,我收到了很多「假邀約」

「改天一起吃個飯啊」

「聖誕節來我家聚餐啊」

「跨年一起在我家看直播吧」

「疑?你搬新家啦?有空去你家玩啊」


諸如此類的客套話不斷的出現在我的生活中,起初,我像個還相信世界上有聖誕老人的孩子,默默的倒數約定的日子,時間一到,手機就會出現一封邀請函,還刻意的會拒絕之後的邀約,怕自己言而無信。等著等著就像所有等待聖誕老人的孩子,從失落到看淡似乎是一瞬間的事。


跟我老公一頓抱怨後,他笑著跟我說:

「那就是『華人特有的禮貌』,你不客套一下反而人家會說你不懂人情世故、不夠成熟、還沒社會化,就像很久沒見的廠商一看到你就說你瘦了,或是店員為了做你的生意,大誇特誇你的衣服真好看,都是一樣的道理,好聽話人人都愛聽,說得你高興了就更願意掏錢出來買單,這不是雙贏嗎?再說吧,如果有天你不是很熟的朋友穿了件奇醜無比的衣服,然後問你好不好看,你會直接說他醜嗎?如果會的話你真的不知道這輩子會得罪多少人。」

https://raebai.com/1571/%E9%81%8E%E5%B9%B4%E7%9A%84%E5%AE%A2%E5%A5%97%E8%A9%B1%E2%94%80%E5%A5%BD%E5%A5%BD%E7%8F%8D%E6%83%9C


被訓完之後我感到很不是滋味,畢竟我覺得說話的藝術跟客套是兩回事,出發點不同即便說出來的話一樣,還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意義。如果真的要評價一件朋友我認為很醜的衣服,我並不會說出我覺得還不錯這句話,因為我知道即便我說出口了,語調不對、表情不對別人一樣感受得出來你對這件衣服的評價,與其讓別人對我這個人的真誠打折,我還寧可一開始就說「我覺得還好」,可能再補上一句「我不懂真的不懂時尚,不要太在意我的意見。」,前面那句是實話,後面那句也是實話,說出來,我的良心不會捶自己。

https://j.17qq.com/article/qgnshhkwy.html


或許是我比較懶吧,懶得要一直去猜別人這句話背後是不是有別的意思,也懶得要一直去評估這個人平時說話的風格,來看要對他說出來的話打幾折。客套的初衷不是為了要潤飾人際相處間的尷尬情況嗎?怎麼最後演變成每個人都戴上一張畫上笑臉的面具,讓別人去猜笑臉背後的表情,不累嗎?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社交很累人的原因吧,虛情假義看多了,才會珍惜那些真的東西,也許這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在學生時代交的朋友是最單純的,對於尚未社會化的我們,做作、矯情具有負面的意意而不是常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