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BoMr972
TtBoMr972

To the best of my recollections.

那些死去的事物(其一)——夜市

随着新的城市规划不断被提出,有一些东西就渐渐地从我们的视野里淡出了,残忍一点来说,就是死掉了。在历史的长河里死掉的东西实在太多,顺着一处不断冒着气泡的地方往下看去,沉在水里的物件,仿佛是以前存在在人们生活中的夜市。

X夜市


虽然自己不是TW人,但生活的地方还是有夜市存在过的,不过按照自己模糊的印象来看,F市的夜市与T地区的夜市区别还是挺大的。大概在小学稍微靠后的阶段里,夜市消失了。F市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夜市如X夜市和C夜市,其中X夜市消失前的一阵子还上了当地报纸,一时引发了许多人的感叹与悲伤。但由于空间位置原因,这两个夜市我去的都不多,只能选离自家最近的P夜市来当作描述的对象了。

说是个“市”,它不同于TW的夜市,因为缺少了“铺”与“柜”的存在,更像是什么“展”的感觉。说是个“夜”市,它开始活动的时候往往太阳还挂在天边,得过上一两点钟才会遇见天黑。所以它的名称与实际内涵,似乎偏差还挺大的。

小学的正常放学时间大概是下午四点多,但由于家里原因,通常要等上半个小时才能遇上来接自己的人,在经过P街的时候就常常能看到,当晚的经营者们开始布置自己的地盘了。没有铺的概念,大家都是划地而居,一个摊位大概三到四米见长,两米多见宽;同时又没有柜,摊主们通常会摆上三到四排从矮到高的塑料凳,就是最常见的大排档坐的蓝色为主的凳子,一排大概是八到十张横向排开,每排上再铺一块类似床板的长木板,有些摊位还会铺上一张巨大的塑料布来盖在这阶梯似的摊位上,最后摆上自家的货物,就算是布置好了。倘若自家卖的是服装,就会在四角立上四根细竹竿,再用红绳子绑住连接处,最后将一件件的T恤用带钩的竹竿挂上,便是临时的服装店了。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这里的夜市都不卖吃的,各个摊子上摆的无非是各类小商品。从百雀羚、迷你缝纫机、小玩具到松散装订的旧书,偶尔还有打气球的摊子,都能在这里经营下去。由于P街临河,夜市就从河边的护栏向道路中间延伸,大概会占据车道一米左右的空间,人们就只能在摊位与车流中这相对狭窄的空间里,浏览着各式的小玩意儿,来消磨夏日夜晚残留的暑气。

因为摊位都是临时搭建的缘故,通电的摊位非常少,主要的照明还是靠间隔数米的路灯来维持。照明不足的问题就能让商品的瑕疵显得不那么明显,也许也有人趁此时机将手中花不出去的钞票给送了出去。同时熙熙攘攘的人流也并不允许个别人在一地长时间逗留,受了委屈的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极少时候,能听见几句争吵与“友好的问候”。

大多经营者会在顾客到来的高峰期前囫囵吞下自己带来的保温壶里的晚饭,偶尔在逛夜市也能遇见个别抱着碗招徕顾客的身影,毕竟民以食为天嘛。到了人流量大的时候,披着汗巾的老板们自顾不暇,仿佛要有三张嘴才能回复来问价的顾客,哪还有机会吃上一口饭。倘若顾客还的价太低,老板就会摆摆手说做不来这生意。但顾客也有自己的一套,说不买了,转身就往下一处摊子走去。这时候常常能看到一个背着小挎包的老板,手里拎着个计算器,往外跑“你等等!这个价行不行?”的场景,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是满是计算和算计的地方。

从夜市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快则五分多钟,慢则能逛半小时,也算是饭后休闲的去处之一,感受市井气息再回到家中,就成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由于当时年岁尚小,我似乎没有见过太清晰的收摊画面,只依稀记得摊主会将杆子板子都收好,用上先前的红绳捆紧,然后远处各家男人女人会骑着载货的三轮车,将卖剩的商品装上车,平平稳稳地回家去了。

黄天总不随人意,若是遇上下雨天,商户还会撑起塑料防水布来坚持一下。但F市的地理位置,注定一年要经受许多次台风的袭击,这时就只好仓皇收拾刚摆出的商品,打道回府了。

然而无论如何,夜市终究还是没了身影,被官方宣布禁止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