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長
公長

新闻学学士,社会学硕士。记者。

由立人大学勾连起来的社会网络

最近在家中的书堆里,翻出一本没有书号和出版社的“非法出版物”——2011年和2012年的立人大学自选集,书名《大学 在人间》。书的内容包括几位老师在立人大学的授课实录,学生的回忆文章,以及两三篇媒体报道。

书名应当是选自方可成在《南方周末》发表的同名报道,而方可成为何取这个名,我猜有一点儿所谓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影响。毕竟即使在我读中学的时候,这三部曲还是作为知识点,需要背诵和考试的。即使没人真的会去读它。

我是因为方可成这篇报道而得知立人大学的。那时应该是高二或高三,却毫不知有《南方周末》此种报纸,读得更多的是家里订阅的《读者》之类读物。李英强在书中说,因为该报道被《读者》等杂志广泛转载,使更多人知道了立人大学。那么,我就是其中之一了。

但有趣的是,我并不是因为这篇报道而知道了方可成,而是因为政见这个平台。所以发现方可成和立人大学的联系时,有点小小吃惊,又觉得很有意思。这种联系还与自己早年经历有所交叉,更让我想为外人道出。方可成自己还在当年的立人大学授过课,就不知是立人大学临时起意,还是之前就有邀请。看到报道中写,媒体人某某某和南方周末记者上课云云,轻轻笑了。

我是一个自我启蒙比较晚的人。几年之后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是比较羡慕当时的导师阵容,以及2012年那些学生们所做的事,所拜访的人。同时也感觉到,那时的自己,如果要跟这些同学们,同处这样一所大学,恐怕是要惭愧得不行了。即使到今天,里面一些广为人知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畅销书籍,我一本都还未读过。

但同样地,我对这些人形象的了解,也完全不是经由立人大学,而是在大学生活之后的各种渠道。所以当我此时再来看到不少人的名字,一同出现在立人大学这本书里时,自然而然地又会有那种“很有意思”的想法了。

这种“相会”似乎有种宿命感,或者以某些批评者的话说,立人大学请来的都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然也会吸引更多相同或相似立场的人。若简单以圈子论,似乎也不无可,但就我自己经历而言,又会多一份别的感情。

在此书最后的一张合影中,我似乎认出了一位我在研究生阶段才认识的朋友。我记得朋友在介绍他时,确实是提到过他有参加立人大学,但具体是哪一届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在第一份正式实习时,也遇到过一位参加过立人大学的小伙伴,她后来还在立人图书馆改制的乡村图书馆中,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义工。我大学宿舍楼中的一位中文系同学,似乎在2013年也参加了立人大学。

倘若以规模论,立人大学每年一百多人的招生量,放在全国大学生中,真的是一滴水之于大海的存在。而我却在求学的不同阶段,遇到了来自各个高校的立大学子,这种缘分或许有些过于奇妙了。

论原因,人际关系的关联性可能是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我此处并不想分析原因。我更想说的是,尽管立人大学已经消失在时间中了,尽管与它有直接关联的人物在全国人口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它的某种理念和精神,已经像蒲公英一样,随着这份关联,扩散到了它不曾想象的边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