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
Tata

試試寫寫字

Tata Matters 序言 (前言的重寫)

因為前言寫得草草了事,感覺自己亦未想得透徹,為了令自己往後寫作更有方向,不忘初衷,因此決定好好再寫這個空間的序言。

為甚麼會想開始寫作

在進來Matters 之前,我先在IG 開了帳戶feelinglittleflow,開展了我的21天寫作計劃。回看自己寫到當初開始寫作,純粹就是因為「想寫作」 -- 有時覺得根本無需甚麼驚天動地思考細膩深刻獨特精闢的理由開始行動。活在我城成本太高,教育制度教我們不要犯錯,因為錯的成本太高,每秒幾十萬上落的話,錯失一年就不知失去多少個幾十萬... 亦因如此,做一些決定和行動前,好似都要有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服他人和自己-- 這不會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為何不能想做就做? 就如想開眼、伸懶腰、望望四週一樣,開展行動未必需要甚麼原因,也沒有對錯之分。

不過如果要說寫作吸引我注意力的原因,大概是自己的閱讀經驗之中遇過不少深刻的文字,有啟發我思考行動的,有陪伴我渡過難挨的日子的,有解我困惑的,有解我苦悶的... 有的文章有扎實的學術基礎、生活歷練和無數的功夫,亦有很簡單直接、真誠分享的動人散文。小小的文章可以各適其適,造就的力量變化萬千。我也希望自己成為造就宇宙能量的一份子,造就人造就自己。

(呀,寫多了,一開始其實沒有想太多的。)


寫作計劃遇到的瓶頸位

在IG 上開始了21 天寫作計劃,因為要求不高 - 就是要每天寫短的文章就好了,我也順利的渡過了廿一天。當時也有再修訂一些目標,例如希望提昇文章質量、要編輯文章、加強和他人分享的意識等等。

可是慢慢的,好似迷失了一點方向:

一,為寫作而寫作的

又的確,當初寫作就只是想寫作,其實要寫甚麼怎樣寫也沒有甚麼要求。我很順利的建立了習慣,每朝吃過早餐後坐在電腦前,問問自己想寫甚麼,然後就打一堆文字。這種能力在剛開始時是需要下功夫建立的,可是到後來熟習了,寫作在沒有方向下變成了需要「應付」的例行公事,所謂的提昇文章質量,也不是道該如何提昇為何提昇,於是就例行的產出垃圾,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

二,生活沒有輸入,寫作沒有內容

再出色的作家或思想家,也需要有外來生活或思想上的養份,激活自己的思考,充實寫作的內容。由於沒有輸入,寫作時或會花大量時間從空空如也的資料庫中產出文字,但是觀點依舊、內容重複,新瓶舊酒,尤如自欺欺人的冤婦重複嘮叨自己悲慘經歷,為賦新詩強出油,惹人厭惡。

追數字,那不是我想要的事。


那我想透過寫作成就甚麼?

如果文字作為思想的載體,那我會希望鍛鍊及提昇自己的寫作能力,就是提昇自己的思考能力吧? (那是我很弱的事......)

思考可以講求理性批判邏輯,又可講求人文情感的理解,又可以創意無界限;另外如有扎實的資料庫支撐,那麼書寫的內容就變得更言之有物有理有據更理直氣壯了。

承接早前的寫作計劃,每天的寫少少,講求的是培養寫作的行動力與節奏,對於從零開始而言是很好的。經歷了數十個帖文,累積了少少肌肉力,現在的我希望在方向與目標上修訂一下。


階段性的寫作目標與方向[1]

【訂立適切自身能力的目標】

於我而言,要拿捏一個合適自己的門檻,真的是一門很花巧的技術功夫。

固然我希望自己思考能力有所提昇,但我是一個懶人、港孩、草莓族、寬鬆世代 -- 我挨不了苦,我會用盡所有腦力努力說服自己放棄努力的(掩眼)。若要長久有動力又有進步的寫作下去,那就如長跑一樣,需要訂立一個不太舒適但又不會太輕鬆、需要爭扎但不會要命、能力上能應付到的目標。這樣才能持久的練習寫作,才能長久的寫下去。

因此,我不力求每篇都止於完美,但求穩定產出下過功夫的文章。當然,如果真的有一些靈感湧現想深入探索仔細雕琢,我又不會阻止的 -- 寫作應該是自由的。

【重視輸出品質,就要重視輸入的功夫】

要有輸入,文章的輸出才有基礎,品質才不至太壞,亦令內容能和世界更貼近。當中部份輸入可能來自生活的觀察、思考和體味,但希望更多來自閱讀和對寫作主題的資料搜集的功(work),以達至「寫讀雙長」。

【不只是寫給自己看,還要寫給他人看】

忽然想起彭麗君寫的<<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一書提到漢娜萼蘭提出的一個概念:進入政治領域是一種越界的行動,需要決心和勇氣。雖然我並不了解他背後的意思,但也想提醒自己,要和公共空間以至世界連結更多。

我有時只顧躲在舒適的個人空間,變得只顧及自己需要,忽略身邊的人和世界。然而我相信,我們能存活在現今的世界,是受惠於自古到今很多人不計較的付出,包括養育我們的父母,教導我們的前輩,建設社會的很多前人。所以,我希望自己緊記這件事,鼓勵自己開放自己更多,也容讓自己進入公共空間,相互交流更多,也就相互造就更多。

雖然言意識到公共空間的存在,於我而言是很虛耗精神與心力的事 (對啊.......),但這意味幾件事:

一,我受公共空間監察,會令自己對文字多點在意;
二,我或者會有更多回饋,以至我可以有更多啟發和修正;
三,可能在馬特市中的你偶爾看到了這空間,除了讀到差得令人氣憤的字,間中也看到一些文字引發小小共鳴之處。那我想,也就不知不覺造就了小小價值吧。

【因此,更要重閱一次及編修自己寫的文章】

這是我一路都很怕做的事。一來是不想面對自己的文字,二來是想快快完事,感覺是嘔心瀝血嘔了一篇爛文章,還要我翻閱? 何不快快提交完工了事? 不過,我想,面對自己的文字,同時令自己的文字更好的面對公眾,也是一種重要的個人修練,亦是要尊重這個空間,尊重會閱讀自己文字的人。

【文章的主題或方向】

雖然根據Zen 大的分享[2],寫作的四大主題不外乎日常生活、工作專業、興趣嗜好及社會關懷 (的確如此),嗯... 我仍然想用自己的文字寫寫期望自己的寫作方向:

1. 我心中有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主動去思考與思索之work
2. 於公共領域發生的事情之探索work,以及對之想法與回應
3. 日常生活之觀察與感受
4. 我的腦海閉塞了,我嘗試覺察這種狀態
5. 纏繞著我的念頭,我嘗試拆解他疏解他
6. 創作,可能是詩可能是虛構文章

【設定的參考寫作節奏】

- 500至1000 字左右 - 這是作為一個參考指標。我不希望自己死守這教條以致限制了寫作內容的發展,但我希望自己在寫作時意識到,需要有一定程度對主題的思考透徹,亦需要言簡意闢表達清晰,不要過於冗長亦不要馬虎了事。

- 每星期2 至3 篇作右 -- 都是一個參考指標。但我希望這個頻率,容讓自己有空間休息和輸入,又會有紀律的推自己去不舒適的練習區;容讓自己享受寫作,亦在過程中修練自己。

我可能仍然會每天的寫作,只是未必會每篇發佈,因為那些文章旨在維持自己的寫作規律與節奏,但都是不負責任的任性撒嬌吐嘈亂入搗蛋空洞廢言。慢慢理解到並欣賞著Matters 的創辦理念,在努力建立尊重文字創作價值的生態 (才發現不小心踩進這陷阱偏我遇上LOL),我希望稍稍用小小力,盡量令自己發佈的文字不太糟,不要太過污染這個空間。


有時會覺得:

鍛練寫作就如鍛鍊腦部的思考肌肉
刻意的訓練自己進行文字創作,就會培養自己的創意思考能力;刻意的進行評論寫作,也就可以訓練批判思考。鍛鍊肌肉能強身健體,鍛鍊寫作能強腦健心。

鍛鍊寫作又如鍛鍊自我覺察能力
寫作的靈感有時如泉水湧流,有時又會如池塘乾涸。有時會涉及知識及生活經驗的輸入量,有時會涉及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則如天氣般變患莫測無可解釋。無論如何,尤如日常工作與生活一樣,在多變的身體狀況與世界環境之中,我們又如何對之觀察、理解及接納,並繼續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修鍊。不過寫作作為一種思考練習,換位思考有一定功力的話,相信也能從中覺察自己的身心。

去到最後,仍然是覺得,專注的修練可以修身,成就更好的自己 -- 追求對世界認知更多,追求對人文自然關懷同理更多,追求止於至善至美。而專注練習寫作,亦是同樣道理。


Matters 創辦人張潔平說:「寫作,是最小單位的自由。」我想,透過寫作訓練,也就能鍛練自己思考的肌肉。慢慢修練下,自己的思想就能帶自己往更遠的他方;修練到某一天,累積到一定的功力,思想能拍翼展翅,帶著自己穿梳宇宙往不同次元間翱翔。

各位,請多多指教了。


備註:

[1] 本段內容因為很認同呂紹民先生的訂立目標的方向與框架,參考了不少,特意在此作出鳴謝。又,因為是希望不會構成抄襲太多 (掩眼)。可參看關聯文章
[2] Zen 大的文章可參考以下鏈結:https://www.iamtie.com/2020/06/zen1976writer.html
[3] 有關Matters 的理念和寫作的紀律,亦可參看一下關聯了的Matters 文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