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yiii
Siyiii

尝试记录

端午的碱水粽

中国人的传统是在食物里的,元宵的汤圆、夏至的茶叶蛋、清明的青饼,还有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现在,后两者的花样可多了,以临近的端午粽子为例,家常制作的便有肉粽、红枣、豆沙的,更不要说现在创新频出的抹茶紫薯椰香了,流水线生产的真空包装,外层的塑料纸下并不引人好奇。

远比不上外婆做的碱水粽,糯米仅仅加入碱,却可得到喷香粽子一枚。

外婆是怎么学会包粽子的呢?是她的妈妈和外婆教的,粽子壳与手法最为关键。叫做「箬叶」的壳,其实是笋皮,在方言中,「箬」音为「ne」,跟皮皮虾在方言中的称呼直译为「虾不来虫」、舌鳎读为「nue te」一样,是一个从小就无法在普通话语境下准确说明的事物。

箬叶自带的香气可以用软糯来形容,不是竹叶的清香,也不是荷叶、芭蕉叶的热带感,与糯米尤为搭配。采来的箬叶洗净晒干储存,每次用之前提早拿出,在清水里泡胀开就可以拿来包裹糯米了。箬叶亦可以循环使用,吃完粽子洗净晒干,「第二次第三次用才特别好吃」,外婆说的。

在淘洗好的糯米中加入适量小苏打,搅拌均匀后,原本白白的糯米变为了淡淡的米色。撕去泡胀好的箬叶两边,细细的两条,用来做固定粽子的绑带,外婆传授的粽子形状是四角的,有一定难度,但若是绑的好,粽子是美观且形状稳固的,蒸煮时也不会散架。折叠箬叶的过程像是变戏法,外婆在一边迅速地做出一个个成品,而我,「嗯?怎么就多了个角?嗯?怎么我的散架了?」是在学习包粽子过程中常会出现的疑问。

按压后的糯米们,在煮熟后变胖,让紧勒的粽子们呈现丰满的富态,手掌大的一只颇有食欲,够顶上一顿饭了。拨开箬叶,一颗糯米四角形落入碗中,撒上白糖,真的超级美味!谁能想到,仅仅是一点小苏打,就可以收获如此好味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