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可云车
日可云车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Two Different World | 播客笔记

播客:Hidden Brain
本期嘉宾:Jennifer Morton

这期hidden brain讨论了阶级迁跃中的道德利益权衡,这里的“道德利益权衡“并不是指欺骗他人、犯下恶行,而是指奋斗者们在追求自己的野心和企图之时不得不面临的困难与苦痛。这也是《回归故里》中讨论的话题,迪迪埃在文中不时提及对叛离故土的愧疚感。实现向上流动意味着离开家人与自幼亲近的朋友,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野心”与“回不去的故乡”。

1.

Jennifer Morton任教的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工人阶级或移民家庭,他们多数来自年收入少于20000刀的家庭。对这些孩子来说,考入大学是进入中产阶级,获得更好生活的入场券。Jennifer发现这个学校里四分之三的学生是有色人种,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家族中第一代上大学的孩子。她常能从孩子们口中听到他们需要处理家中的闹剧,有一位女学生因为母亲沦为残疾再也无法工作,复健费用又异常昂贵,她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做全职工作来补贴家庭。对这些奋斗者来说在实现自己学业上的成功的同时他们还需要照顾父母、家庭,两边都要顾及到对他们来说显然十分吃力。所以如果选择了好好准备考试那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弟弟妹妹或者在医院的爷爷奶奶,他们需要在成为一个好学生和成为一个好的孙子/女之间做抉择。

2.

讲了一个叫Tod的男孩的故事,Tod自幼就与家人们关系十分亲密。小时候他在家附近的公立学校上学,那里的孩子会嘲笑他“想当白人”,因为他认真读书想拿好成绩。后来他妈妈通过一个相对有钱的朋友的户籍把tod送到另外一所学校上学,那所学校里的孩子多为中产阶级的孩子,父母从事的职业多为医生、律师。自此Tod活在了两个世界中,他与更加富裕的同学们交往,可以获得更多读大学的机会,但他也需要回家,回到他生长的环境。有时候他会为自己的出生背景感到难堪,想试图隐藏他出生的地方、他的父母、朋友们。最终Tod成为了家族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随着他在学业上的成功,他也在渐渐远离自己的家人,自从他的爷爷奶奶去世后,他回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和家族逐渐疏远。他试着和家人们对话,但谈话总会渐渐变味。在Tod为政府工作搬去美国西部后,他曾与他的姐姐交谈。但姐姐只是抱怨Tod给的钱不够,谈话也因此变得紧张起来。在这之后Tod更少与他的姐姐联系了——对话只会让关系越来越疏远。

从旁观者的视角看,Tod几乎是美国梦的典型,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好的教育,好的工作。但旁观者看不到的是在这光鲜的表面Tod遭受的撕裂与困惑。Tod失去了原来的朋友,和家人的关系不再如故,在这同时,他的家族也失去了他。Tod所承受的伦理成本也是他的家族承受的伦理成本。

3.

对于生活在收入为后10%的黑人而言,很多的亲人、朋友也很贫穷,所有人都处于相同的处境意味着奋斗者们很少有机会同中产阶级交往,因此在阶级上升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奋斗者们对中产阶级的行为准则、文化并不了解,在进入大学时他们就像一个局外人。如果想投入这个环境,那么奋斗者需要改变他们的行为、适应新的规则,而这种改变往往意味着与家乡疏离。在家族成为第一代大学生的孩子们中,低收入家庭中只有21%的孩子们顺利毕业了,而其他家庭的孩子的毕业率达57%。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阻碍,更有的是情绪上的、伦理上的压力。Jennifer认为有时候对他们来说认为“完成学业并不值得我放弃一些”是合理的,她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有机会实现阶级上升时放弃完成学业。就像有些人会对奋斗者们说一旦你有了好工作,搬到好地段,可以交往更多优质的朋友,这可能可以弥补你在原生家庭中失去的关系。Jennifer认为这种弥补并不奏效,我们爱的是具体的人,也许在未来我们的确会有更好的关系,但在当下失去的这段关系无法用另一段关系来弥补。就好像母亲拥有她可爱的2岁女儿,这个女儿不可能通过另外一个非亲生的同样可爱的小女孩替代。

4.

Jennifer也分享了她自己的故事,她考上大学来到普林斯顿,所有人都为她感到骄傲,但她却不认为她在普林斯顿过得快乐。她曾为自己能够上一位非常有名的教授的数学课而激动,但事实上她根本不知道那位教授在说什么,有些学生可以通过亲密的学长学姐们的指导而迅速适应环境,而她却一直像个局外人。“我再也不会上任何数学课了。”她在那时对自己说。

还聊到了她的移民家庭的背景,这给了她一个很好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经历,摆脱这种困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