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打藍
西打藍

曾擔任三年媒體業記者,一年新創公司前端工程師。 現為自由工作者,專職網站架設,採訪寫作。 同時經營部落格與粉專「西打藍 Siddharam」,分享自由接案後的生活、工作與學習。 個人網站:https://siddharam.com/ 粉專:「西打藍 Siddharam」 部落格:https://siddharam.com.tw/

當過記者、工程師,直到接案才懂錢的用途

我從小到現在,身邊朋友很少會談錢的話題,少數談的都是投資股票,或者問薪水多少,幾乎沒人談錢與自己的關係。我只能自行摸索,並發現自己與錢之間,曾經歷過恐懼及工具的關係。

我從小到現在,身邊朋友很少會談錢的話題,少數談的都是投資股票,或者問薪水多少,幾乎沒人談錢與自己的關係。我只能自行摸索,並發現自己與錢之間,曾經歷過恐懼及工具的關係。

我在大學時,錢是我達成目標的工具。那時我會到餐館打工,為的是存錢去中國、柬埔寨、美國旅遊。三餐隨便吃,搭慢車也沒關係。多餘的錢就存著,以備不時之需。

我剛出社會當記者,開始有賺錢能力時,錢是用來安定我的恐懼,我每天都在想怎麼省錢,只保留必要的三餐、通勤、活動參與費,支出比例仍大於儲蓄。

我當時常常在想:「我要存幾個月的錢,才能保有離職找下一份工作的時間呢?」金錢,可以說是壓倒我當記者的最後根稻草,只好轉行。轉行到軟體工程師的地板收入,也要比記者天花板好多了。

軟體工程師時期,收入要好一些。我也比較有資本可以離職久一點。不論是放鬆嘗試新體驗,或是轉換工作,都蠻有餘裕。但是,我對金錢的觀念依舊保守,錢是用來穩定我的心神。

我在接案後,找到充分利用時間,最有效率的賺錢節奏。我隨著收入與存款漸增,這些年對金錢的恐懼已經少了很多,可以較中性看待金錢。

我開始把花錢看成兩類,一種是消費,另一種是放大。

奢侈是消費;懂得品嚐好吃、健康食物是放大,每當我帶外地朋友遊基隆,每個人都喜歡我介紹的食物,奠定我小小基隆達人的稱號。

買最新型手機,有好好利用是放大;存粹為新而買是消費。

消費的例子,相信你知道許多。我從接案後,才發現很多種花錢方式,都可以是放大。

我花錢請人做品牌識別、網站設計、逐字稿,都是放大。能讓我完成更大案子,省下時間做重要的事。

借錢也可以是一種放大,我從借錢中賺取利息,也深入了解貸方的信用。例如我前幾個月出借了二十五萬,每月利息十分,對我而言試驗效果大於賺錢。

投資也是,我去年和朋友共同持股創一個運動經銷品牌,一起討論進什麼貨?如何進貨?怎麼申請執照?在哪賣?錢賺不多,但讓我學到這一行的運作方式。

我對放大的定義,是能在未來賺好幾倍回來,或是有助於達成我的人生目標:做出更大更有趣的成果,以及讓我眼睛一亮的冒險。


整理完我對金錢的看法,我想說說其他三種對金錢的典型態度:


一,亞洲人。

普遍亞洲人為了將來安穩的退休生活,現在要拼命存錢,雖然會犧牲當下,但能換取未來的高枕無憂,金錢本身即是目的。


二,歐美人。

對普遍歐美人而言,錢是服膺於目標的工具。例如他們為了去海島國家旅遊,會工作存錢一段時間,接著就會離職去實現目標,直到沒錢才回來工作。

月光與零存款是常態,當遇到緊急用錢時刻就會很慘,然而他們是活在當下的代表。


三,創業家。

我一直以來都會採訪創業家,其他一位告訴我,他在創業早期曾向數十人總計借兩百多萬創業。他說:「平常跟人借錢,就是在累積信用。不然你現在打電話,看能否找到超過十人借個一百萬?」我從他這段話領悟好多好多。

還有一位,他過去曾接一個大案子,買了材料,也找許多人來做,結果甲方沒付錢跑了,他也跟著跑路,其他人一毛錢都沒拿到。當然他最後還是回國面對現實。

創業家同樣是目標導向的概念,只不過是用別人的勞力,以及用他人/投資人的錢。

寫到這裡,我認為在收入少時,不太需要投資與存款,不如先把專業練好,月薪拉起來再來多元放大。

我雖然有積蓄與收入,但偶爾還是會為金錢而恐懼,這種深入骨子裡的亞洲文化好難擺脫,很討厭這種感覺。

我期待總有一天能真正支配金錢,讓它永遠成為我的工具,服膺我目標的工具。

@sidd.blue:日常生活與工作靈感都在 IG、限動

西打藍官方網站:接案作品在網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