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彧
完颜彧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医患关系走向坦途着实是个巨大命题

医生的本职是救死扶伤,但是他们现在要面对医学本身的挑战外还要接受更多来自非专业的压力,在复杂多变的疾病面前,医生还需要快速去和患者建立沟通和信任,这显然比疾病本身困难的多。而且医学不完美,医学不是一门只许成功的科学,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每一个重大医疗决策,除了技术和经验,医生有时也需要运气,所以医学永远只是一个比例,不是一个承诺,每个人都希望医学不断进步,但没人愿意成为进步的代价。

这篇可能充斥着我的个人矛盾,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是敬畏的,因为有陶勇这样的医生存在,白衣天使不再是营销出来的一顶高帽子,但生活当中自己遇到的医生,凶巴巴的冷漠的没有医德的也占一大部分,2020年11月30日,陶勇医生被砍后10个月出现在单向空间的salon,分享他的新书,也让我重新对医患关系重新有了思考。

记得前两年爆火的新闻纪录片《人间世》,真实记录了医院里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记得那时还是大二时的我吧,每天晚上窝在被窝里看着片子里真实发生的生离死别,都是喘着大气哭着看完的。

里面众多情节和一般讲故事的套路一样,病人命悬一线,手术大获成功,病人出院了,还会谢医生,然而风险大的手术总有失败,面对失败,我们似乎习惯了避而不谈,因为失败的背后,似乎总会夹杂着医患双方的矛盾、纠纷、甚至是冲突,很多医生因此也不再愿意选择重症医学,选择手术台了,那么留下来的是谁?他们愿意留下来的理由是什么?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被一患者连砍数刀致双手和头部重伤,抢救一直持续到深夜,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我没有持续跟进这件事,可能同期爆发的举世瞩目的新冠疫情更能吸引我的眼球,但陶医生的伤势,前因后果我也有所耳闻:一位病人进行了眼部手术后没有达到手术预期,便挥刀冲向陶医生。

自己认识几个学医的小伙伴,和他们聊了陶勇医生的事件后纷纷表示唏嘘,还想在这个时代效仿鲁迅弃医从文保命,当然是句玩笑话,面对这样社会的医患关系,他们心里肯定也是害怕的,他们说看《人间世》里惊叹居然发展出了职业医闹,带大哥闹事的,带家属占领医院的,跟医护人员大打出手的,案例不胜枚举,现场令人心颤……

人間世 畫面

医生的本职是救死扶伤,但是他们现在要面对医学本身的挑战外还要接受更多来自非专业的压力,在复杂多变的疾病面前,医生还需要快速去和患者建立沟通和信任,这显然比疾病本身困难的多。而且医学不完美,医学不是一门只许成功的科学,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每一个重大医疗决策,除了技术和经验,医生有时也需要运气,所以医学永远只是一个比例,不是一个承诺,每个人都希望医学不断进步,但没人愿意成为进步的代价。

2020年11月30日,陶勇医生出现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单向空间分享他的首部随笔集《目光》。

医患关系巨大命题的背后还有一点是中国现存的医疗体制。中国的医院不像国外被一众私人医院占据着,你每天只救治固定数量的病人,剩余时间就是你自己的,所以外国的医生社会地位高、薪酬高、工作也更轻松,而中国的各大公立三甲医院,各个门诊楼、挂号处、药房永远像菜市场一样是北京最热闹的地方,医生护士每天要接待源源不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寻医问诊的病人,还有医生还需要值班啊,24小时待命,手术一台接着一台,着实辛苦,医生嘛这样的职业其实和教师一样的,被高度赞扬的社会地位的背后不还是服务于政治需要和国家管理……

还有一件事,记得2020年3月份,也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因为错吃食物浑身过敏起疹子需要去医院就诊,选择了有医保的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疫情期间医院每天需要控制人流,就诊得提前从网上预约挂号。医院大门口设有医护人员检查到访者的体温及预约短信,没有预约的人员被一并拒之门外不得入内。

我在排队进入门诊期间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穿着朴素,目测八十有余,在那个特殊时期下,竟连口罩都没有戴,拄着的那根木质拐棍颤颤巍巍,我总觉得她下一秒就要马上倒下。当她侧着身顺延着冗长的队伍和围栏间的空隙步履蹒跚的往医护人员面前走时,没等到她走到医护人员面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便马上注意到了她并立刻停下了手里正在给到访者测温的电子测温枪走到她面前说“没戴口罩不让进!”,显然那个老奶奶并没有想停下脚步的意思,依然径直往前走,嘴里低声言语着要找某位宋姓医生,医护人员继续追问“你的口罩呢?没戴口罩不让进的。你预约了吗?没提前预约我们医院也是不让进的。” 

老奶奶语气迟缓的答道“我不舒服,我找宋医生” 医护人员一边给到访者继续侧着体温一边检查着他们手中出示着预约短信的手机给出坚定的回应“要提前预约!从网上预约!” “我不会网上预约,我以前来在这挂号也行。” “现在是特殊时期,疫情这么严重,这是我们医院的规定,没有预约你回家预约一下明天再来吧。”说完便不再理会老奶奶继续着手里的检查任务,老奶奶在一旁站着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她虚弱的身子似乎要被这寒冷的天气随时击垮,我很好奇她得了什么病,是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经常有的无病呻吟还是有些嘴硬的老年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医院这样的地方,她是哪种呢?毕竟她孤身一人,连个陪同都没有。

最终还是没能让她进去,排队排到我时,医护人员测量了我和老坛的体温,看了我出示的预约短信,严格来说,老坛是没有预约的,老坛作为我的陪护人员也可以随着我进去,我当时想如果我让老奶奶作为我的家属是不是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去;如果老奶奶真的有严重的病情,就是因为上了年纪没有熟练的操作网络的能力而被拒之门外,而耽误了病情,是不是非要等到她晕倒在门外医护人员才能不那么恪守准则的让她进去?届时谁又来为这一结果的发生买单?是不是非要等到事态发展到严重的地步?没有预约又怎样,医院多她一个人又如何?而且这里是医院,医护人员的防护做的如此周全,从哪里拿一个口罩给老奶奶不是举手之劳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人啊,没有一点唯物主义精神!

医生的职业着实特殊,医护人员数量庞大,也确实鱼龙混杂,陶勇医生类比了一个很可爱的例子,他说“有没有人想过,现在近视眼手术相对这么成熟,为什么眼科医生自己不做近视眼手术?有过这样想法的人请举手”众多观众纷纷举手,接着他又说“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哈哈哈哈,很多医生都做过近视眼手术,只是你可能看到过一个医生没做你就以偏概全的认为所有医生都不做。”对啊,我们从不能依据小样本对任何一个群体、行业做出片面判断,社会给医生带的帽子太高了,不乏会出现一些不配的人员出现,利用职业属性却做一些反医德的事,如果我们遇到了能怎么办呢,我们也只能骂他,舞刀弄枪的就算了。

最后的一个小彩蛋,salon分享结束后读者提问环节里有一个对陶勇医生充满个人主义崇拜的小迷妹,对陶勇医生当众告白,陶医生手足无措惊慌的样子实在可爱。希望医护行业多一些这样真正医德高尚的医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医患矛盾,尊重生命,从冷静处理医患矛盾开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