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微
隐微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我为什么要阅读

(编辑过)

这是我到香港的第二个月。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网上冲浪的人,但还是时不时翻墙去找点社评看看。我知道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以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我不去找,我就会在我所处的环境里一直接受一种声音,并且生活依旧可以毫无阻碍地进行下去,于是我就会慢慢地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声音。这大概就是信息茧房,或者是温水煮青蛙,是我试图在回避的状态。

我很少和别人讨论这些,与熟知这个世界、在各种思想中游刃有余的人讨论,会显得我粗浅、偏执;与丝毫不关心这些的人讨论,则显得我莫名其妙。我觉得自己是一旦接触了什么就会陷进去然后迟迟缓不过来的那种,所以和我接触的人总会觉得我太能输出负能量。可我依旧觉得我需要经历这种情绪的洗礼,否则就好像更加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我说不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相比 2019年,我隐约觉得香港的舆论变得保守了很多,不过比起内地总是聊胜于无。前几天看学校书店里的《信报》杂志(应该是十月的月刊),其中谈到内地的防疫、香港的国际化还有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对于防疫政策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中国早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杂志里提到香港既然继承的是英美的法律、经济框架,运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想要立即向大陆寻求一致是不现实的。相反,香港继续向国际看齐,才可以保持往日经济、文化自由的面貌,以及中西方之间无可替代的桥梁地位。我一直觉得香港是一个本土意识很强的地方,香港的社评大多强调自己是香港,香港的出路该是怎么样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香港确实是独特的,它有我在内地看不到的东西,但又保留着一样的中国文化,这大概也是我会选择来香港的原因吧。如果我是当地人,我一定也会秉持这种特殊性,然而生来是内地人,自然也无法过多地为此仗义执言。

再谈到一带一路,文章提及一带一路在邻国的基建工程,由于管理和融资的问题,最后有超三成烂尾。与国内的地产相似,烂尾、拖欠薪资和滞销的恶行循环在一带一路沿途也同样存在;而接受国的偿还能力有限也使项目收益不如预期。此外,工程伴随的洗钱和贪腐问题估计也和中国借一带一路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资产流失的初衷背道而驰。随着国内资金的流入,一些地方的博彩业倒是风生水起,而当地的烂尾楼则是成了诈骗团队的聚居地。虽然我认为一带一路和东南亚诈骗的产生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但是这种瓜得豆的结果和前期规划的失误恐怕脱不了关系,鼓吹政绩、一哄而上的事情在国内也是常有所耳闻。

以上是我对此次阅读的总结。我和某友人说起此事,感叹我以前之孤陋寡闻,他倒是没有太多意外,政府的德行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反倒觉得自己反正改变不了什么,何苦去看这些来徒增烦恼,占有时间。此刻便回到了本篇开头我问自己的问题,我也说不出原因,但总觉如果我不去看,每天就会在与外界环境毫无关系的学习工作中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别的事情,接着就不再警醒,好像很太平,我总觉得需要一些刺激来保持警醒。

我一直到晚上才想到答案。我们真的不能改变什么吗?其实还是有一些能改变的。比如在多文化的语境下,我可以对不同观点给予应有的倾听、尊重和包容。比如在看到网上扣帽子的争执时,不会煽风点火,也不会落井下石,而是去想各方的立场和自己应该秉持的态度。比如有一天我有幸从一颗韭菜变成既得利益者时,或者由此时相对的受害者变成彼时相对的幸存者时,可以小心行事,不要变成我时刻所鄙夷的那些人,不理所应当、尸位素餐,而是能考虑弱者的困境。这便是我需要时不时地陷入某种情绪的原因。生而为人,不是只要每天做些实验推些公式,看些轻松愉快的视频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去体会一个个体的悲哀与喜悦,去认识人的本质。

这像是有些过于沉浸了。我总觉得我本质是向往儒家的,渴望去找一个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所以我决定把此时的思考记下来,以警示自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