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敌的敌人
世界之敌的敌人

大的要来了,别睡太死。

抗疫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了吗?有没有可能,中国疫情才刚刚开始

动态清零只是把中国疫情延后了三年,疫情非但没有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

转自wx公众号:世界之敌的敌人

2022年12月7日,随着“新十条”的推出,持续了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应该是结束了。

跟上个月不痛不痒的“二十条”相比,“新十条”不仅禁止了地方Gov通过各种形式的封控静默来控制疫情,还允许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并放开了跨省市的人员流动,同时前往大部分公共场所也不必再出示24/48/72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来,因奥密克戎疫情而导致的全国范围内的防疫加码在本周基本上被全部取消,当前的防疫措施总体上恢复到了接近2020年下半年的水平,除了去一些室内场所还是需要查看48小时的核酸证明。

此外,许多一个月前还在发文力挺“动态清零”,大肆渲染奥密克戎毒株超额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官媒,这几天也完成了非常突兀的180度转身。关于奥密克戎毒株毒性减弱,死亡率低,相当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报道开始大量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上。


这一切都暗示着,如果未来政策上不搞仰卧起坐的话,那么封控静默、全员核酸、方舱转运等以“清零”为目标的防疫措施应该是彻底成为历史了。

也因此,这两天很多人都在网上为新政策欢呼,他们相信,在熬了三年之后,这疫情终于是要熬到头了,甚至我看到有些人已经开始在为出门旅游做准备了。

但是,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即使作为一名从2020年下半年就意识到“与病毒共存”、走向“群体免疫”是结束新冠大流行唯一方法的所谓“共存派”,我也惊讶于当下防疫政策的变化速度。

而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中国人对疫情的乐观态度。

因为除了朝鲜、土库曼斯坦等少数“不检测就是没有病毒”的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新冠大流行爆发后,非但没有如某些人宣传的那样“躺平”,而是普遍经历了一年多的严格防疫,并付出了大量人口死亡的惨痛代价后,才逐渐接近“群体免疫”,最终迎来了结束疫情的曙光。

从各国数据来看,即使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毒力已经减弱许多,但对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来说依旧是大杀器,而且由于其传染力大幅提高,因此奥密克戎在各国产生的超额死亡人数相比之前毒性更强的毒株是不降反升的。

特别是在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人均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匀的中国,如果放任R0超过10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一旦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那么今年年初在香港医院出现的混乱情况也会在中国大陆重演。

更遗憾的是,过去三年时间内,我们并没有为结束“清零”后可能出现的混乱做好充足准备,抵挡即将到来的冲击的关键指标——无论是ICU病床、呼吸机、ECMO的数量,高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还是mRNA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进展,似乎都停滞不前。

以疫苗接种为例,全球公共卫生专家的共识是,要构建免疫屏障,就得接种至少三针疫苗。目前的新冠疫苗已经基本不具备防感染的效果,但能够有效防止重症,因此,最需要接种疫苗的恰恰是当下接种率最低的8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该群体感染病毒后最容易引发重症。

按照香港那边的研究数据显示,就算是国产灭活疫苗,第三针的防重症效果也还算不错,但可以的话,还是接种mRNA疫苗的效果会更好。

只是不管哪一种疫苗,其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每隔几个月都需要去打加强针来维持效果,但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愿意每隔几个月往自己手臂上戳一针吧。

很多人担心自家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打疫苗会产生风险,所以一直拒绝接种疫苗,但实际上,接种疫苗的风险远远没有感染病毒的风险来得大。

只是目前社会上有太多关于疫苗副作用的传言了,这些传言和阴谋论诞生的原因,在于疫苗生产商对疫苗数据遮遮掩掩,媒体也闭口不谈副作用,十几亿人接种疫苗,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万一有人打完疫苗出现事故,官方难以给民众一个有公信力的解释,也没有统一的赔偿方案,这才是国内高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一直上不去的原因。

这时候,就需要Gov适时地推出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来“拉平曲线”,通过降低社会总体的感染率,以减少需要住院病人的数量,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把病床留给更需要的病人。

但令人担忧的是,过去三年来,大部分的地方Gov完全没有除了“封控静默”、“全员核酸”以外的防疫经验。在不允许封控的情况下,让他们一上来就面对这个全世界都放弃抵抗的,R0超过10的奥密克戎毒株,真的能行吗?

没有准备好的,还有民众的思想。在经历了三年的“动态清零”后,绝大多数中国人显然并没有准备好“与病毒共存”。在全社会没有凝聚出任何共识,不同人群之间观念极其撕裂的情况下一夜之间“躺平”,必然会造成民众思想上的混乱。

现在乐观的人们,当看到每日新增数字越来越高的时候,他们是否做好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一天也会被感染的准备?感染后,他们是否会遵循分级诊疗的理念,即使发烧也不去大医院治疗?

那些居家隔离的阳性患者还会不会被邻居要求拉走集中隔离?感染后依旧到处跑的人还会不会因为传播了病毒而被网暴?

我看到很多至今还支持清零的防疫爱好者们已经在准备看支持放开的人的笑话了,原因就是因为大部分民众都对疫情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但导致民众对疫情认识全无的,不正是过去三年来方向完全错误的宣传吗?如果早早承认我们总有一天要与病毒共存,允许专家和民众就“清零”还是“放开”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那民众自然也会有更长的缓冲期来做好思想准备。

还有些人觉得放开能激活经济,长期来看确实是这样,但这可能得等到一两年以后,在放开后的短时间内,我们的经济活动也许并不会比封控时更加繁荣。

原因在于,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太强,一感染就是一大片,即使是不大可能产生重症的年轻人,也可能会经历几天的发热,如果一家企业的员工接二连三的请假隔离,肯定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特别对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疫情必然会造成很长一段时间的停工停产。

而且目前全国依旧在划分高风险地区,健康码等机制也依旧存在,以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也许很快全国各地就会像2022年3月的上海那样,周围密密麻麻的都是高风险地区,身边人个个都是红码,肯定会对人们的出行和经济活动造成极大的不便。

综上所述,即使作为一个坚定的“共存派”,我也从来没有呼吁过立刻放开,彻底取消所有防疫措施,防疫爱好者们的部分观点在我看来也并非毫无道理。

我的观点一直都是,无论“清零”还是“共存”,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只是后者是我们总有一天必须去面对的自然灾害,过去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只是把“与病毒共存”的时间往后延缓了三年。

三年过去了,中国的疫情并没有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且超过99.9%的人口都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的“免疫洼地”,是全世界公共卫生专家们最担心的国家,它显然还没有做好受疫情冲击的准备。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