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安静的自戕


哈内克的电影《钢琴教师》最后,女主从包里掏出匕首毫无预兆地捅了自己一刀,从而成为 “自毁的女性” 的标志影像。这让我想起英国文学传统中的一群 “unstable women”:她们行为乖张,情绪阴晴不定,而且常常因为她们过剩的情感而被男性约束,打压,乃至抛弃。我对这类角色的感受常常是复杂的,难以做到完全的同情,因为她们虽然是 toxic masculinity 的受害者,但她们因为缺乏自我认知而再三陷入困境的现实说明,她们的苦难有作茧自缚的成分。电影中的女主便是这样一个神经质的中年女钢琴教师,她性格中不稳定的因子在自毁的行为中达到峰值。


一开始我想象了两种刀的用途:一是通过伤害男主来讨回男主之前给她带来的身心伤害;二是通过在男主面前自残来完成自己作为 morbid lover 的形态,在男主的内心留下永恒的创伤。结果我预期的戏码都没有上演:女主在确认男主已经若无其事地投入正常生活,无法再配合她的残酷表演之后,便在宛若舞台的空荡大厅里把刀口朝向自己。


这是一段诡异的表演,我们只看到女主面部狰狞,却始终没有听到她的叫喊。绛红色的血很快在刀口晕染开,仿佛女主内心淤积已久的痛苦在喷涌。她的全部行为是在表达自己内在的痛苦吗?也许是,但这一场耸动的宣泄是失败的,因为没有观众。女主大可以早一分钟拔刀,在男主眼前造成更大的骚动。但是她没有,她以一种低调的方式自戕的选择和宣泄本质上背道而驰;这无疑需要超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失败的宣泄是女主早已预料到的结局,是她终结自己生命中的一段畸情的仪式。


女主在自戕时表现出来的执行力令人咋舌。我初看这一幕时感受到的震撼无疑是颠覆性的。但紧接着,女主行径上的荒诞顷刻间都被她 “无声的表情” 所传达的异化感吞噬和消解。比起她的行为,更令我费解的是行为背后的漠然:仿佛她捅的不是自己的身体,流的也不是自己体内的痛苦。我突然感到莫名的恐惧,因为她的不稳定似乎已经把她变成了某种非人的存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