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Queer Reading:第十三次纪要

内容:Briefly Gorgeous (105-140)


1. 主人公写 Trevor “fingered a freshman girl”,这对于我们理解他在性向上的认同是否有帮助?

2. 这是否说明他自我认同为直男,因此和主人公的自我认同冲突?还是说这体现了他身上不断尝试的 queer 属性?

3. 和 Trevor 在性向上的纠结相比,主人公似乎并不太在乎 Trevor 到底是什么取向。为什么呢?

4. 主人公尝试用观察美和复制美的原理来解释童年自己对同学 Gramoz 的依赖。我们是否可以用同样的原理来解释主人公对 Trevor 的性向问题的不看重?

5. 这部小说的时间线是否有些混乱?如果是,这是否印证了它 fictioinal 的特质?

6. 主人公回忆起大学教授的一个观点,认为同性恋群体是极度自恋的。他安排这一段有何用意?

7. 主人公并不认同教授的看法,而用一种 “美” 的观点去解释自己过去的行为。这是否反映了主人公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上的成长?

8. 在揭晓 Trevor 的死讯之前,主人公用抒情诗一般的笔调捕捉了自己记忆中 关于 Trevor 一系列的碎片,他为什么这么写?

9. 这是否是主人公献给 Trevor 的悼亡诗?

10. 主人公和 Trevor 夜晚骑车游 Hartford 那一部分,为什么提到 Coke Cola?

11. 主人公对 Hartford 夜景如数家珍的描写为他和 Trevor 之间的感情补充了重要的背景。二人在山上俯瞰 Hartford 的平静瞬间也让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12. 主人公得知 Trevor 的死讯,连夜坐客车回家探望,窗外的霓虹街景让他自然想到几年前和 Trevor 的道别也是在一个相似的雨夜。主人公链接现实和回忆两个场景用的词很巧妙:neon throb,仿佛霓虹不仅在眼前掠过,而是在主人公的脑海里跃动。主人公用 throb 形容过城市的霓虹,还有人的脉搏,仿佛暗示二者都是 “basic measurement of life”。

13. 这本书读到现在,大家对作者的写作是否有不喜欢,不满意的地方?

15. 作者的书写是否让你感到真实可信?

16. 他的叙事节奏是否被随处可见的哲理金句和跳跃的时间线打断?

17. 作者的审美偏好是否更倾向于建构一个小节内部形式的精巧,而忽略了小节之间的结构和衔接?

18. 以粉色自行车事件为例。母亲用粉色的指甲油修复主人公被刮花的自行车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母亲的感恩,但是这一桥段是否过于具有舞台感,因而失去了真实性?是否存在美化记忆的嫌疑?

19. 作者在写作上是否存在平均用力,缺乏起伏和侧重的问题?

20. Ocean Vuong 的写作使命是否可以和李翊云,哈金相类比?

21. 如果有人批评这部小说的成功是因为它迎合了美国主流媒体对少数族裔,越战难民,以及性少数群体的好奇和想象。我们是否同意?在阅读时,我们站在跟从者,交流者,批评者,创作者等不同立场上,对这个问题是否会有不同的回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