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重返 Camp


桑塔格的 Notes on Camp 是我重读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桑塔格将以 camp 为代表的美国酷儿文化的内核概括为一种 tenderness,堪称发人深省的洞见。这种特殊的温柔绝不是道德上的善良,因为它超越了善恶的疆域。这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温柔,从世界的一切表象(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没有道德分量)中获得审美的乐趣的天真的感受力。


然而,Vivian Gornick 很快在 The Village Voice 上批评了桑塔格的论断。她认为,桑塔格将 camp 和酷儿文化审美化的倾向抹杀了同性恋文化中尖锐,极端,沉重,绝望的底色。她认为,camp 文化在六十年代的兴起虽然让同志族群成为大众文化的弄潮儿,但内在的结构性不平等依然存在。因此,与其说 camp 是同志族群向世界袒露他们的温柔,还不如说是他们以一种神经质,歇斯底里的方式嘲弄主流文化对他们的漠视。


虽然桑塔格的文字已然是美学经典,但 Gornick 的批评依然切中要害。按照一种说法,二十世纪文化有一个明显的后退:从内容退到形式,从意义退到形式,从伦理退到审美。大致上,这也足以概括桑塔格在 Notes on Camp 以及《反阐释》整本书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这种后退的弊端正是 Gornick 批评的焦点:一旦审美价值占据中心,其他价值就会流于边缘,进而被疏忽。说到底,camp 文化风潮并不是,也不应该被解读为单纯的审美运动。


突出同志文化光谱中温柔的一面,或许有助于招徕认同和拥趸,但 Gornick 认为,这其中包含着被压迫者取悦压迫者的扭曲动机。Camp 是同志族群寄生社会边缘的真实写照,当他们被看见的渴望以如此张扬的方式呈现在主流文化面前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只看到夸张的色彩,俗气的造型,和无所顾忌的生活风尚;作为个体的人依然透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